本站訊(通訊員龐奕昕攝影張迪)為貫徹“以本為本”的教育理念,將課堂與社會、理論與實踐、讀書與新知有機結合起來,5月16日7:30—9:50,2021級漢語言文學專業選修“非虛構文體研究”的177名同學在15-305教室開展了以《文妖與先知》《大滅絕時代》為核心文本的非虛構文學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任課教師龔舉善教授指導,文傳學院博士代表李慧、王帆英、劉仁麗和碩士生代表徐初彤等到會點評。
14位同學作主題發言。其中,11位同學研討張培忠的《文妖與先知》這部具有極強文學性的傳記體報告文學作品。發言者從作品主題、形象塑造、敘事結構、語言特征、表現手法等諸角度展開研討分析。張雅雯同學探討了作品的美學特色,展現了該作文質兼美的藝術特點;夏一心同學從新歷史主義視域分析了《文妖與先知》的主題意蘊和結構特征;鮑非凡同學深入剖析了作品中“語圖互文”的表現特征;蔡亞萱同學闡述了該作的身份認同意識。
楊舒雯等三位同學集中探討了伊麗莎白·科爾伯特的生態報告文學《大滅絕時代》,該書具有鮮明的國際視野、強烈的生態關懷和多方位的藝術追求。
隨后,文藝學博士生代表李慧、王帆英、劉仁麗和碩士生代表徐初彤對14位同學的發言給予了中肯的評價,提出了修改建議,并分享了她們的閱讀心得,進一步提升了課堂研討的深度和高度。

指導老師龔舉善教授對此次研討會進行了全面總結。他首先祝賀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向與會老師和同學表示歡迎,對主題發言者、提問者以及會議組織者、志愿者表示感謝。龔老師認為,同學們態度認真,參與度高;管理有序,紀律性強;學以致用,顯示度好。他希望同學們研討會后進一步修改自己的研討論文,并期待部分成果能在《美與時代》《名作欣賞》《文學教育》等刊物上公開發表。最后,龔老師宣布本次課堂研討會圓滿結束。
責編:龔觀 審核:陶喜紅 上傳: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