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陳琳 審核:謝嵐 上傳:陳琳
本站訊(通訊員:張子怡 攝影:張子怡)3月22日下午,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邀請湖南師范大學鄭賢章教授在文一樓203教室開展題為《語言學論文的選題與深化》的講座。講座由學院邵則遂教授主持,我院語言類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參加。

講座現場
鄭賢章教授從論文的起源出發,指出早在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時代(興起于11世紀,12、13世紀達到鼎盛,15世紀以后逐漸走向瓦解)就已經出現了論文的萌芽。在當時主要作為一種文獻資料,用來記錄和展示科研成果。當代論文逐漸成為本碩博學生畢業的硬要求。鄭賢章教授談到,高質量論文應當具備選題適中、材料豐富、結構合理、觀點新穎等特點。他以“論文評分度量表”和“博士學術論文抽檢通訊評議意見表”為例向同學們介紹了論文的評價維度和指標,并強調論文選題需要考慮“前沿性和開創性”、“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以及“對國內外該選題及相關領域發展現狀的歸納和總結”這三個方面。在講解“創新性及價值”指標時,他以張涌泉教授為例,鼓勵學生們利用新材料,解決新問題,創立新學問,積極發揚學術創新精神。

期刊論文的評價標準包括:題目與問題、數據或信息、研究方法或分析框架、結構與邏輯、發現與結論、語法與規范。鄭賢章教授表示,科學研究現實中的問題非常復雜,對于那些阻擋發展的問題,值得花精力去研究,爭取提出解決方案。具備問題意識是成為好論文的第一步,也決定著論文能否進入審閱環節。數據和信息方面的評估要求是數據和信息真實、可靠。鄭賢章教授強調定量研究需要考慮樣本數量及代表性,定性研究則重點考慮個案或研究對象的信息豐富性。關于結構與邏輯,鄭賢章教授以身邊的學生為例,反面論證了缺乏邏輯對學術論文寫作的危害。

本次講座對論文選題、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論文結構進行了充分講解,并介紹了提高論文投稿命中率的具體方法。鄭賢章教授說道:“題目是第一位的,定好題目、吸引編輯,投稿就成功了一半。”他指出論文要選擇中觀層面的題材,宏觀泛泛而談不好把握,微觀研究范圍太小,此外收集資料要全,研究方法要新。就博一學生“怎么利用有關疑難字續考的研究成果”問題,鄭賢章教授回答,一是需要從歷代詞書里找,節省搜集資料的時間;二是從文獻里積累。邵則遂教授進行總結發言,他要求同學們發揚創新精神,結合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共赴學術之行,并對鄭賢章教授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