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陳琳 審核:謝嵐 上傳:陳琳
本站訊(通訊員:李長威 攝影:李長威)10月18日下午,學院邀請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學科負責人宗守云在1號樓119會議室做《社會固有模式及其對語言的影響》講座。講座由謝榮娥教授主持,學院博士生、碩士生及部分本科生參加。
宗守云教授由一個問題引入,巧妙地揭示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受到社會固有模式的限制。社會固有模式是人們對某種事物形成的固定化、簡單化的觀念和印象,宗教授進一步引用喬治·萊科夫等人的研究,闡明了社會固有模式如何影響語言表達,并分析了預期信息、反預期信息等語義范疇的形成。他強調,雖然社會固有模式可以為人們認識事物提供簡便的認知標準,但它也可能阻礙新事物的接受,產生偏見與誤解。因此,理解和分析這種模式對語言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宗守云教授講學
宗教授詳細分析了社會固有模式在語言表達中的表現方式,特別是在語義范疇中的作用。他指出,社會固有模式可以影響人們對信息的預期和反預期,構建了言語事件中的預期框架。此外,宗教授還探討了社會固有模式在典型成員與邊緣成員的區分中如何起作用的問題,以“麻雀”和“鴕鳥”的例子來說明不同范疇成員在語言表達中的語法合適性。宗教授列舉了包含語言現象的詞匯如“總統”、“教授”等,往往被認為是男性主導的職業,而這些固有的社會性別角色模式也影響了語言的選擇和使用。同樣,因果復句和轉折復句等復句類型,也依賴于符合或違背社會固有模式的信息結構。

講座現場
講座提問環節,同學們圍繞“反預期標記‘還’的理解”“原型范疇與典型范疇”“在實踐中如何避免刻板印象”等問題進行了請教,宗教授結合實例進行了解答。同時,宗教授寄語學院研究生,多讀書多看前人文獻,找材料分析與訓練,注重觀察,邊描寫邊解釋,并能夠掌握邏輯思維、分類整理、綜合分析等方法。
最后,謝榮娥教授總結,宗守云教授的深刻見解和豐富經驗不僅拓寬了大家的學術視野,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并對宗守云教授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