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彭蘭教授來我院作學術講座 |
2025-03-27 (閱讀:) |
本站訊(通訊員 陸文博 攝影 楊媛媛 楊粵婷 王亦樂)3月22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彭蘭教授應邀來我院作主題為《智能傳播網絡中作為行動者的“機”與“人”》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我院院長陶喜紅教授主持,學院多名老師及部分在讀博碩士和本科生參加。
彭蘭教授從行動者網絡理論入手,以“行動者”與“轉義者”的概念闡述了智能傳播時代下的人機關系。她詳細分析了不同人類行為主體以及數據、算法在智能傳播中的角色和作用,并結合當前新媒體中廣泛應用的生成式大模型、平臺算法等數字技術實例,解讀了這些技術的實際效果和發展趨勢。同時,彭蘭教授還從技術、法律和內容價值等多個方面,對智能傳播和數字技術的局限性進行了探究。 講座中,彭蘭教授強調,盡管智能技術具有強大的轉義功能,但人在智能傳播中的決定性作用依然不可忽視。智能技術應用于哪些傳播活動、應用程度如何,均由人類決策。她以賽博格為例,深入闡述了人機一體的多種表現,并詳細討論了普通個體、技術開發者、平臺運營者及媒體等專業內容生產者在智能傳播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她還對機器快速發展下可能產生的社會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設想。 在互動環節,同學們圍繞“技術恐慌”“文科價值”“數字情感的邊界”等議題向彭蘭教授提問。彭蘭教授結合具體實例一一回應,并建議同學們在智能傳播時代要學會改變自己的認知結構,消除技術恐慌,學會和AI共存,要多“走彎路”,讓AI為自己服務。 講座結束后,院長陶喜紅對彭蘭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謝。他指出,彭蘭教授的講座內容深刻、視野開闊,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學術信息和思考角度,對于同學們在新媒體傳播、智能傳播等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彭蘭,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先后出版《中國網絡媒體的第一個十年》《網絡傳播概論》《新媒體用戶研究:節點化、媒介化、賽博格化的人》等20余部著作或教材,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獲多個國家級、省部級教學與科研獎。 責編:龔觀 審核:陶喜紅 上傳:龔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