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陳琳 審核:謝嵐 上傳:陳琳
本站訊(通訊員:李妍 攝影:李妍)11月12日下午,2024年語言學國社科基金項目開題報告會暨2025年國社科基金項目申報第一輪論證會在文一樓203會議室順利舉行。項目負責人熊英副教授就《‘土·漢’接觸下的土家語歷史演變層次研究》進行開題匯報,華中師范大學汪國勝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程邦雄教授、學院邵則遂教授、謝榮娥教授、李素秋教授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本次會議。學院院長陶喜紅教授主持本次會議。

會議現場
熊老師從選題依據及研究價值、研究內容與總體框架、課題重點難點與創新點、預期研究成果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匯報。熊老師指出土家語作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之一,其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尤其是在土家語與漢語的關系方面,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課題從語言接觸角度,探討土家語與漢語的歷史關系,包括發生學關系和接觸關系。

熊老師做會議報告
熊老師表示,該研究將從土家語固有詞、借詞的鑒別展開,討論土家語和漢語的同源關系、借用關系。在此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如何追溯二者間的淵源、同源詞的鑒別機制、借詞的鑒別機制等等。根據學界相關研究現狀,本研究擬采用漢語歷史文獻、漢語方言、土家語方言、漢藏語系語言、南島語等語言材料進行廣泛對比,形成土家語漢語歷史關系的科學研究成果。
研討環節,專家組就熊英老師的匯報進行了深入探討。關于漢語與土家語同源關系的問題,專家組表示需要注意關系詞的歷史演變,以及如何確定它們的同源關系或接觸關系。同時,應該尋找更為科學的同源詞鑒別方法、借詞的鑒定標準,更廣泛地使用現存活的語言材料,正視少數民族語言缺乏歷史文獻的現實情況。

專家組研討環節
陶院長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誠摯感謝,并指出此類會議的成功舉辦極大地促進了校際間、項目組間的學習合作、溝通交流,為學院老師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