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陳琳 審核:謝嵐 上傳:陳琳
本站訊(通訊員:楊春玲 攝影:楊春玲)10月11日下午,武漢大學文學院的王懷義教授在文一樓119會議室做《學術選題的幾個基本問題》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宋雄華教授主持,學院部分教師、博士生、研究生及本科生參加。

講座現場
王懷義教授開宗明義,指出學術研究之路需審慎抉擇。他結合博士生群體面臨的學術壓力實例,深刻闡明學術研究的嚴謹性與挑戰性,強調選題在學術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他將論文選題比作“撬動地球的支點”,提出選題需兼具精準性與學術價值;同時以“人類已有知識體系為圓”為喻,系統闡釋本科、碩士、博士三個階段論文選題的核心差異。
在論文寫作層面,王懷義教授分享六大關鍵要點:一是保障充足研究時長;二是重視原始文獻研讀,以自身研究豐子愷、錢鐘書相關文獻的經歷為例,說明原始文獻是挖掘研究深度、確保結論可信度的核心支撐;三是關注選題生長性,結合對《漢宮春曉圖》的長期研究歷程,展示選題如何隨研究推進不斷拓展維度、深化內涵;四是注重學術概念辨析,警惕新學語輸入可能帶來的文化遮蔽與概念誤讀;五是做好理論文本細讀,深入挖掘理論文本的深層邏輯與內在關聯,避免理論應用的表面化;六是心懷文化傳承使命,倡導將學術研究與國家文化建設需求相結合。

王懷義教授講學
講座提問環節,同學們圍繞“如何建立理論體系”“寫論文從問題還是框架入手”等問題進行了請教。王懷義教授結合自身研究實例,對相關問題展開細致解答。同時他強調學術研究需主動跳出“舒適區”,加強跨學科學習以拓寬研究視野。
宋雄華教授代表學院向王懷義教授的傾情分享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王懷義教授以切身經驗和獨到見解,不僅為同學們提供了論文寫作的思路和方法,更深化了大家對學術研究本質的認知。他鼓勵同學們以此次講座為契機,積極思考、主動突破學術局限,不斷提升學術研究能力與實踐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