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兼職: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會員
學習、工作經歷:
1989年6月華中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96年6月華中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2003年6月華中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博士學位;2006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后出站。現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院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學理論的研究。
學術著作:
1、《思與詩的搏擊》,2010年7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2、《中國當代文學》,王慶生主編,教育部指定教材,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本人撰寫《張煒、陳忠實、莫言的小說》一節,10000字;
3、《中國當代文學史》,王慶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本人撰寫《張煒、陳忠實的小說》一節,12000字。
學術論文:
1、《詩歌起源新探》,發表于《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轉摘于《新華文摘》1996年第6期(論點摘編);
2、《世界感:不可或缺的哲學范疇》,發表于《江漢論壇》1996年第2期,轉摘于《新華文摘》1996年第7期(論點摘編)、《哲學動態》1996年第4期;
3、《另一個自然》,發表于《哲學研究》1998年第2期;
4、《建構自我與走出困境》,發表于《長江日報》1999年6月8日;
5、《反映生活與關注政治——關于文學與政治關系的思考》,發表于《學習月刊》2000年第5期;
6、《< 塵埃落定>漫談》,發表于《湖北社會科學》2001年3期;
7、《被解放的女性》,發表于《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
8、《試論< 塵埃落定>的藝術新質》,發表于《高等函授學報》2002年第5期。
9、《系統閱讀:十七年文學研究之我見》,發表于《福建論壇》2004年第10期;
10、《長篇小說的長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1、《試論作為文學命名的“新文學”》,發表于《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轉摘于《新華文摘》2005年第21期(論點摘編),《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4期;
12、《關于“開放文學”命名的對話》,發表于《粵海風》2005年第9期;
13、《他鄉訪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1月3日;
14、《抗日戰爭起始時間考辨》,《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轉摘于《新華文摘》2007年第18期(論點摘編);
15、《尋找漸于淡忘的“當代”記憶》,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3月20日;
16、《幾種探討情節結構的維度和方法》,《長江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
17、《現當代文學分界問題之我見》,《理論月刊》,2007年第4期;
18、《功能與審美:人物解讀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江漢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19、《人物的類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20、《“十七年”情節觀念的形成及其影響》,《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21、《情節的構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
22、《試論人物與情節的關系》,《福建論壇》,2007年第6期。
23、《新時期情節觀念的轉型》,《文學教育》,2007年第7期;
24、《試論關羽“義釋曹操”的功能性》,《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6期;
25、《一次學術尋訪的啟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年第7期;
26、《五篇大學生習作批閱手記》,《文學教育》,2008年第6期;
27、《< 士兵突擊>突擊了什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28、《人的內涵在新中國六十年文學中演變》,《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第12期;
29、《“文學是人學”命題之反思》,《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轉載于《新華文摘》2010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11年第2期,《新疆社會科學》維文版2010年第2期;
30、《也談王統照< 山雨>的主題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3年第2期;
31、《論莫言敘事的獨特性、前衛性和本土性》,《江漢論壇》,2014年第10期;
32、《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外國文學研究》,2016年第1期;
33、《韋勒克的民族文學觀及其啟示》,《文學評論》,2016年第2期,轉摘于《新華文摘》2016年第11期(論點摘編);
34、《Comments on Per Wastbergs Presentation Speech for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Englix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2016年第3期;
35、《下苦功夫,做真學問》,《中國民族報》,2016年6月3日;
36、《情真意切,蕩氣回腸》,《中國民族報》,2016年11月4日;
37、《〈鐵網銅鉤〉的家國情懷抒寫》,《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11月7日;
38、《論吳仕民長篇小說〈鐵網銅鉤〉的民族意識》,《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
獲獎情況:
1、《“另一個自然”》,1999年12月獲得湖北省第二屆文藝論文三等獎(省級);
2、《世界感:不可或缺的哲學范疇》,2001年10月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文學是人學”命題之反思》,2013年12月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省級)。
科研項目:
1、《當代中國文藝思潮的新視點》,教育部2002年哲學社會科學項目,3萬元,華中師范大學王慶生教授是負責人,劉為欽是主要承擔者之一;
2、《建國初期抗日戰爭題材長篇小說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哲學社會科學項目,0.5萬元,2005年5月結題;
3、《20世紀中國語言變遷史》,200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04BZW040),6萬元,排名第4,已結題。
4、《敘事學研究》,中南民族大學2006年社會科學資助項目,2萬元,2007年10月結題。
5、《多元與規范:中國抗日戰爭題材長篇小說的流變(1931-1966)》,200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09BZW056),10萬元,主持人;2016年3月結題。
國內外學術交流:
1、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交流考察,2012;
2、赴新西蘭奧克蘭大學交流考察,2012;
獲獎情況:
1、《“另一個自然”》,1999年12月獲得湖北省第二屆文藝論文三等獎;(省級)
2、《世界感:不可或缺的哲學范疇》,2001年10月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省級)
3、《試論“邊城”的和諧美》,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