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李長中
學 位:文學博士、博士后
職 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郵 箱:15055844618@163.com
學術兼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一、學術論文(僅限CSSCI期刊論文)
[1]《吉狄馬加的詩歌創作與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文學研究》2023年第3期;
[2]《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批評的共同體意識與共同體詩學構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23年第5期;
[3]《多民族詩歌里的“城鄉中國”》,《內蒙古社會科學》2022年第3期;
[4]《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價值體系建設:問題與路徑》,《民族文學研究》2021年第5期;
[5]《阿來的文學道路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學評論》2021年第3期;
[6]《重構詩歌的價值坐標——論阿庫烏霧的詩與詩學》,《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20年第11期;
[7]《返回物的世界:新世紀少數民族詩歌的時間詩學》,《內蒙古社會科學》2020年第4期;
[8]《表述的邊界:以多民族文學評論價值遷移為中心》,《文學評論》2019年第3期;
[9]《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本土化、中國經驗與實踐效應》,《青海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
[10]《多民族文學:文學史的邊界與轉向》,《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
[11]《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的“馬克思轉向”:基于本土批評譜系的考察》,《青海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
[12]《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的“文本轉向”——基于本土批評譜系的考察》,《內蒙古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
[13]《小民族文學:重述歷史的邊界與越界》,《文藝理論研究》2017年第2期;
[14]《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的公共性檢討:以文化多元論為視角》,《民族文學研究》2017年第2期;
[15]《在歷史記憶中重構傳統——當代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文學論》,《民族文學研究》2015年第6期;
[16]《空間的現代性想象與“返家”的艱難——以當代中國小民族文學為中心的考察》,《文藝理論研究》2015年第3期;
[17]《少數民族“80后文學”比較論》,《民族文學研究》2014年第6期;
[18]《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病象、癥結與原創性焦慮》,《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年第8期;
[19]《族群記憶、身份建構與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的神話書寫》,《內蒙古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
[20]《文化認同、身份建構與人口較少民族書面文學的宗教重述》,《中州學刊》2013年第6期;
[21]《空間的倫理化與風景的修辭——以當代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為中心的考察》。《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22]《少數民族文學的公共性與“多民族文學史觀”之檢討》,《學術論壇》2013年第6期;
[23]《“類自傳寫作”與認同的政治——以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為中心的考察》,《民族文學研究》2013年第2期;
[24]《批評的“接地性”與多民族文學史觀的踐行路徑》,《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二、科研項目類(僅限國家級項目)
[1]當代少數民族詩歌的邊地書寫與中國話語構建研究,2022年度國家社科重點項目;
[2]當代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的審美觀照,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的“西方話語”與“本土經驗”研究,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4]新世紀少數民族詩歌的空間記憶與重構研究,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三、學術著作類
[1]《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批評的“西方話語”與“本土經驗”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2]《當代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的審美觀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
[3]《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4]《生態批評與民族文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四、科研獎項類
[1]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科成果獎(三等獎);
[2]第十二屆湖北文藝評論獎(二等獎);
[3]武漢市第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五、教學成果類
[1]安徽省精品視頻公開課《西方文論》主持人;
[2]校級“教學名師”;
[3]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