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至9日,數學與統計學學院本科生黨支部按照《關于組織師生觀看<文化相對論>的通知》要求組織全體黨員同學觀看學習《文化相對論》。
《文化相對論》圍繞社會治理、多元一體、氣候變化、脫貧實踐、科技倫理、青年困境等話題,通過不同文化背景的學者和意見領袖從文明和文化的視角探討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在不同時區跨時空連線、跨屏對話。在傳播中華文明、促進文明之間深度交流的同時,也探討著人類共同面對和關注的重大話題;以文明對話超越文明沖突,以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吁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包容、相互聯通,求同存異;同時對世界面臨困境的看法和解決方案,展現出當代青年人的思考深度和責任感,帶來深度思考和強有力地責任使命。



“在當今的世界,人類共同的命題需要我們彼此合作,也需要文明的交流和互鑒去尋找解決的方案,而在這樣的碰撞當中,一種新的文化其實也正在形成。”這是主持人楊瀾在收官時說的一句話。歷史上,中西文化有過許多次的交流碰撞,一次又一次形成新的文化格局,而今天全球化和疫情背景下發生的文化碰撞,其規模和廣泛的參與度是前所未有的。與過去相比,中國文化不再是弱勢的一方,而是在實現自身成長的同時,用平等的姿態,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故事,增強了文化自信。和而不同,破局創新,這也是文化交流的正確方式。
——數據科學與技術2002班 景佳樂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根源和文化傳承,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推動文化全球化和多樣性的內在要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國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交流, 我們應當在引進西方優秀文化的同時, 將中華民族文化進一步傳播到全世界。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要深鑄文化自信、傳承文化血脈、延長文化之根!
——應數1902班 劉姍
青年代表著希望,而我們青年一代也感受到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相對而坐,相向而行,才能解決共同面臨的困境。《文化相對論》從現實話題切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密碼,讓我們領略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也認識到隨著全球化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共識。節目通過街采超過500位來自不同國家、地域的青年,引入鮮活的觀點和不同視角,與場內專家學者進行互動對話,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和強有力的責任使命,也讓世界聽到了理性而多元的聲音,提振了共克時艱的信心與希望。
——統計1901班 馬紫晨
中國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十字路口”,而這一次中國文化站在了一個不再是完全弱勢的位置。《文化相對論》這樣一檔節目,以恰當的主題、恰當的視角、恰當的載體、恰當的選題,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觀賞感覺。使命呼喚擔當, 使命引領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當代青年應用忠誠之心履職, 以擔當之責做人, 以全新的面貌去開啟一段新的未來,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信息1902班 賈星語
《文化相對論》中的“相對”指的是什么呢?主持人說:一是對話溝通,二是互鑒合作。文化豐富而多樣,應當是包容而非互斥的。在新時代新的挑戰和變化接踵而至,新冠疫情的流行、全球化的調整和反思、新興力量對舊體系的挑戰、文明的對話與沖突,一個國家無法僅憑一己之力應付這些挑戰,人們應當看到各自的優勢與局限,開展合作,共同繪制未來的藍圖。
烏托邦和桃花源依舊是青年對理想世界模樣輪廓的勾勒和期待渴望的心聲,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是邁向美好新世界的一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能讓我們做到國際合作、生態轉型、消除貧困、重新構建起不同地區人們彼此的信任,才能創造光明的未來。
——信息1901班 左君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
《文化相對論》這檔節目的出現,加深了世界對中國文化底層邏輯的理解,增進了中國與世界的對話。在傳播中華文明、促進文明之間深度交流的同時,也探討著人類共同面對和關注的重大話題;以文明對話超越文明沖突,以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文明互鑒、智慧相通的基礎上,尋找著面向未來的解決方案,這是一種成功的、也是一種創新性的嘗試。
——信息1901班 呂盛
作者:張箐沁;編輯:郭琳;審核:李海濤;上傳:劉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