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等5個二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本學科為湖北省馬克思主義理論重點學科、中南民族大學優勢學科,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B-(位序69)。
學院現有“湖北省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民族地區政策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 3個湖北省重點人文基地、“湖北省委講師團‘理論熱點面對面’中南民族大學屯堡示范點”,1個校級科研團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科研團隊”。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范疇、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的理論表達。它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及其基本原理,揭示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研究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形成與發展,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思潮的關系,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規律和方法。
本學科的研究方向:①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基本原理研究;②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規律與方法研究。
本學科負責人為楊金洲教授,學科現有成員10人,碩士生導師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一流課程負責人2人,湖北省中青年馬克思義理論家培育工程2人。本學科近五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3項,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教研課題11項,教育廳以及其它各類科研課題18項,獲省部級科研獎5項,出版學術專著7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等雜志、媒體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和其它刊物轉載。本學科在馬克思主義拜物教批判研究、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研究、列寧哲學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思潮研究等方面有較為集中的成果。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隸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發展與傳播過程及其規律與特點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專業。本學科的研究方向包括:①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史;②馬克思主義研究專題;③馬克思主義傳播史。本學科專業旨在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時代背景、思想淵源、具體過程,探究馬克思主義發展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及其內在規律,總結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成功經驗。
本學科現有教師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取得博士學位者3人,碩士生導師4人,本學科負責人為王志林教授。本學科團隊圍繞著學科方向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在馬克思恩格斯學術思想關系研究、恩格斯經濟思想研究、毛澤東哲學研究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學界產生了一定影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學科以省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省級科研平臺為依托,形成了一支特色鮮明、實力較強的科研教學隊伍。
近年來本學科老師在超額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先后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7項,其他科研項目10多項,并參與多項各類課題的研究工作,在《江漢論壇》《政治經濟學評論》《世界社會主義研究》《社會主義研究》和《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與理論成果、基本經驗與基本規律等研究領域,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形成研究優勢。本學科下設三個研究方向: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與基本經驗研究;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民族地區發展研究。
本學科負責人為張瑞敏教授,目前共有19名教師,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3人。其中有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力人物1人、提名獎1人,湖北省中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家5人。學科建設以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等3個省級研究基地為依托,取得豐碩成果。自2015年以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9項,省部級課題20余項,出版專著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得教育部、湖北省、國家民委以及武漢市社科成果獎10余項。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該學科主要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以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下設三個研究方向:①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為本方向的主要研究特色。
本學科點負責人為董杰副教授。目前本學科點共有教師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講師6人,13人具有博士學位,碩士生導師12人,入選湖北省高校中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培育計劃3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7項,省部級課題20余項,出版著作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得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8項。

黨的建設
黨的建設專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主要研究中國共產黨開展自身建設、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發展長期執政能力的活動規律。下設三個主要研究方向:①黨的建設基本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②黨的建設歷史與經驗研究;③民族地區黨的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本專業全日制研究生學習年限為3年。
本學科點目前共有10名教師。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講師2名,助教2;取得博士學位的10名。本學科點教師主持了“新中國早期主流意識形態融入日常生活的歷史經驗研究(1949—1966)”等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出版了《清末民初江蘇省教育會研究》等著作十余部;在《光明日報》(理論版)、《中共黨史研究》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獲得武漢市社科多個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