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學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學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指導下,我院克服學生資助工作量大、覆蓋面廣、牽涉人多等問題,凝心聚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項資助政策,并進一步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努力構造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型資助與育人模式,著力于推動困難學生學術提升、實踐鍛煉、考研就業等方面,資助育人工作初顯成效。
一是設立學業幫扶小組,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業發展保駕護航。疫情期間,受制于學習模式的困擾,一些學業困難學生對于線上學習不太適應,學習效果也不甚理想。為此,學院積極做好以下工作:推動學生黨員與他們結對子,成立學業幫扶小組,在學習過程中相互探討,共同進步。在學業幫扶小組的助力下,學期結束后,我院沒有一位困難同學掛科,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推動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導師在學生成長方向、學習規劃、學習方法、學術思維等方面進行集體指導或單獨指導,以導師帶動學生,全方位的提升困難學生的學術創新能力。加大宣傳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同學的先進事跡,通過對其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成效等故事的挖掘,引導困難學生向榜樣看齊,不斷提升綜合素養。
二是積極組織各項活動,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踐鍛煉添磚加瓦。2020年上半年,我院開展資助育人文化節、“共抗疫情、愛國力行”系列活動,在資助育人文化節的子活動——“脫貧攻堅·誰的青春不奮斗”主題作品征集中,經過前期宣傳組織,我院一共征集文字作品34份、短視頻作品4份、圖片作品3份。在“共抗疫情、愛國力行”子活動——“戰疫有我”網絡文化作品征集活動,我院一共征集“國情小講堂”作品2份、短視頻作品2份、書畫作品1份、視覺設計類作品2份、網文作品5份。廣大受資助同學積極參與相關活動,這也是我院資助育人工作中厚植愛國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體現。同時,我院開展2021年寒假“愛在同城·攜手遠航”學生資助進鄉村達邊疆活動,受資助學生自發組建4支隊伍分別前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貴州省銅仁市、重慶市黔江區、湖北省恩施市等邊疆民族地區,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宣傳國家資助政策,為家鄉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三是大力關懷學生生活,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考研就業遮風擋雨。2020年大學畢業生創新高,達到874萬人,加之疫情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學生考研就業壓力持續加大。我院為切實減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與湖北籍畢業生在考研就業過程中的經濟壓力,表達學院對學生的關愛之情,給2016級學生發放考研及就業補貼,“讓他們成為不斷線的風箏”。2020年12月,我院同樣對2017級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發放慰問品補助。同時通過各年級輔導員的摸查走訪,我院在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對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學院助學金,進一步緩解學生考研就業壓力。
今后,學院將持續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導向,用心用情用力為學生解困,助力學生成長成才成功,同時引導學生回饋社會,報效國家,切實發揮資助育人實效,進一步推動學院資助育人工作精準化、規范化、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