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起,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制的四集電視專題片《同心共筑中國夢》于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檔首播。根據上級有關要求,我院師生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認真收看。專題片生動展現百年來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進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呈現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的生動局面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風貌。專題片得到了我院師生的一致好評,大家都為全國各族人民手足情深、互幫互助、攻堅克難、決勝小康的奮斗歷程動容和振奮,希望可以共同維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詹全友 (馬克思主義學院 教授):認真觀看《同心共筑中國夢》4集專題片后,我對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過的100年輝煌歷程、共同繁榮、手足相親的內容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只有繼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才能攜手圓夢,不斷實現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宮 麗(馬克思主義學院 副教授)作為一名民族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我被專題片深深感動和鼓舞。無論是民族危難之際各民族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還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手足情誼,還是十八大以來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迎戰脫貧攻堅、逐夢全面小康、齊心奔向現代化的實干興邦精神,都已熔鑄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牢不可破。我們深感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使命在肩,深知為黨培養好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意義重大,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講解好研究好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發展的理論,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在民族高校的思政課堂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劉童慧(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801班):回望歷史,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輝煌歷史。展望未來,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斗。身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繼承歷史所賦予的時代使命和擔當,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馬煜琪(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801班):習主席指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實現這個心愿和目標,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優勢。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圓夢的道路上,依然有許多荊棘和坎坷,還需要各族兒女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守望相助,共創美好生活。
向瑞敏(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802班):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到民族地區調研,一次次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流。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國北疆、西南邊陲,都留下了總書記的堅實足跡和深深牽掛。我們取得的成就表明,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聽黨話跟黨走,堅決擁護民族團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楊澤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01班):專題片生動展示了黨的歷史上各民族共同抵御外敵、守護邊疆、書寫歷史、創造文化的偉大歷程,看過之后我進一步加深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識。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清晰地認識到現在強大的國家是在黨的領導下,各族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甘苦、共患難換來的,我們應該倍加珍惜,保持富有朝氣、富有理想,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牢記初心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李欣宜(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01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仡櫜憠验煹陌倌挈h史,無數中華兒女共同團結奮斗,同心共筑不同時代的中國夢。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中國人民的夢。黨帶領各族人民在苦難中成長,在挫折中奮進,在斗爭中強大。我在一幀幀畫面中回顧這一段歷史進程,并不斷汲取智慧與力量,更堅定要為民族團結事業奮斗的信念,乘勢而上,與祖國發展同行。
黃苑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01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精誠團結,才能融入世界,才能謀求進步和發展,所以我們更加需要團結,讓我們的民族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中華民族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偉大的事業并不是一帆風順,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更要團結一致、凝聚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確保中國現代化進程順利推進。
陳 悅(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02班):從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從天山南北到西南邊陲,各族群眾生活蒸蒸日上,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族人民一心向黨,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作為一名民族院校的學生,在與各民族同學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我更加充分了解不同民族之間的異同,也更加明白了尊重和包容差異的重要性。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相信我們國家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楊恒恒(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02班):《共同繁榮》這一篇章中展示了中國擺脫絕對貧困的成果,讓我們對于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信心,更讓我看到黨中央對民族地區共享發展福利的重視,黨對人民“絕不落下一個”的莊嚴宣誓也在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等輝煌成果里得以畫上圓滿的句號,作為思政學子的我們更應該聽黨話、跟黨走,做好宣傳工作,守好信仰高地,發揮專業優勢,增長知識才干,投身復興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