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8日,在副院長黎海波教授帶領下,張瑞敏教授、覃小林副教授、曾紅宇副教授和張春枝副教授組成兩個暑期調研組先后赴湖北恩施、湖南湘西開展調研工作。調研小組先后到達恩施州鄉村振興局、湖南永順縣的雙鳳村、松柏鎮、塔臥鎮、小溪鎮的野竹村等地走訪、調研、座談。
調研組深入恩施州、湘西州調研兩地在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鄉村振興、集體經濟、黨建工作、異地搬遷、鄉村治理、民族文化傳承等方面工作進展情況。調研過程中,調研組發現兩地各鄉鎮在有資源、有優勢的鄉村率先開辦集體經濟,破解發展瓶頸,打造一小時經濟圈,打通內陸鄉鎮的交通要道,修建高鐵站,提升旅游增量。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提升全民素質,利用村規民約、紅白喜事、春節等傳統文化節日開展民俗文娛表演,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讓傳統文化、民俗生活化、日常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有效進基層、進社區、進家庭。有些鄉鎮還在中小學開設文化民俗傳承課程,學習擺手舞,傳承土家語言和民俗。

走訪過程中,調研組發現兩州基層黨建工作卓有成效。松柏鎮年輕的徐敏書記談到,在基層重點要抓好黨建工作。基層黨建工作首先要把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育成產業致富帶頭人,加強黨建引領。在黨員的帶領下,各地異地搬遷、留守扶助、教育醫療、產業升級、改善生活條件等工作形成趕、超、比、拼的良好風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湘西州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而獨特,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調研組為了解當地如何通過文化旅游融合轉化成產業財富,參觀了永順縣老司城遺址博物館,了解土司文化,探索中華文明中古人為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智慧;調研組走進塔臥鎮,這里有革命戰爭年代給湘西州留存的最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老師們瞻仰紅二、六軍團革命烈士紀念碑,重溫入黨誓詞,深切緬懷革命先烈;調研組還走訪了花垣縣十八洞村,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思想首倡地,是新時代湘西州最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地。

調研過程中,老師們走訪校友,家訪在讀學生,帶領當地學生一起參加走訪和調研工作。調研組此行加深了對民族地區的了解,搭建了溝通平臺,對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打下良好基礎。(作者:張春枝 編輯:金瑤 審核:魏大江 上傳:金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