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大事”成就千年小康夢
張瑞敏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在我看來,這三件大事是相互關聯,密不可分的。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接續奮斗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又經過十年的卓絕苦干,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千秋偉業。這是豐碑永鑄,彪炳史冊、影響世界的歷史性大事件、是可歌可泣的時代豐碑?!懊褚鄤谥梗嗫尚】怠薄@一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終于在百年大黨的堅強領導之下,在我們的新時代、在我們手中變成了現實。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笔侵袊伯a黨自成立那天起就立下的初心與使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一百年間,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流血犧牲、建立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向貧困開戰,一路披荊斬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帶領中國走上了“富起來”的發展快車道,告別了普遍貧困。世紀之交,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敢走向市場經濟,繼續走在反貧困的大道上,帶領中國實現了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進入21世紀以后,在胡錦濤的主持下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措施成為政策主調,反貧困事業又進一程。至此,中國有6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取得了“當驚世界殊”的驕人成就。
然而,伴隨著改革步入深水區、國內外日益顯明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扶貧所面臨的形勢更為復雜、任務更為艱巨繁重: 截至2012年底,我國農村地區貧困發生率仍然高達 10.2% ,現行貧困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還有 9899 萬人,且多屬于“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深度貧困者。貧困人口不僅規??偭魁嫶?、還呈現“大分散、小集中”普遍性貧困轉變為區域性貧困的分布格局;貧困個體存在著發展能力差、發展渠道少、“造血”意識弱等特征。同時基于自然因素、市場風險、社會和家庭變故等多維要素而誘發的致貧返貧現象在增多,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脆弱性特征明顯,傳統粗放型扶貧方式效應遞減,項目安排“大水漫灌”,資金使用“撒胡椒面”,幫扶工作“走馬觀花”,貧困縣不愿“主動摘帽”等困境與怪象。這就意味著越往后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能否做到脫貧完勝,是對新時代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挑戰。
2012年11月,在黨的十八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嚴宣告,“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暗?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歷史擔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第一個奮斗目標。那么,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小康社會,如何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彼严^對貧困,確?!懊恳粋€民族、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不少”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十八大以來的十年,習近平總書記心懷對人民的摯愛,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他親自開啟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親自掛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10年間有50多次國內調研40多次涉及扶貧,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親自考察了20多個貧困村,從蒼山洱海畔到白山黑水邊進寨入戶看真貧。他首倡“精準扶貧”這一新時代脫貧工作新方略,精辟地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在實踐中形成了“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等扶貧路數,構筑起中國式扶貧工作的“四梁八柱”。
櫛風沐雨砥礪行,春華秋實滿庭芳。2020年,我們終于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從昔日的貧困大國到今天真正的小康中國,這一歷史性巨變得到全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成為新時代這十年以來最鮮明靚麗的時代注腳。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變、馳而不息,用一百年的時間成就了千年小康夢,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上的關鍵一步。
(作者:張瑞敏 審稿:魏大江 審核:魏大江 發布:金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