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我院特邀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副教授裴圣愚為全體新生舉辦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踐行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為題的講座。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建青出席本次活動。
講座伊始,裴圣愚以國家民委直屬高校為切入點,指出民族院校是各民族優秀干部人才的培養基地,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基地;通過講解幾幅不同時期的中國版圖,指出各民族緊密聯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引導大家了解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認識到立足基本國情才能做好民族工作。

裴圣愚從三個方面講解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涵。一是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各民族在政治上、分布上、文化上、經濟上、情感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格局,如同一個大家庭。二是中華民族的“四個共同”。通過大量實例講述了我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輝煌歷程,引導全體新生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三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把握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的重要原則。要正確處理中華民族意識與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不要把多民族當作“包袱”、把民族問題當作“麻煩”、把少數民族當作“外人”,應當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以心換心。

本次講座為新生們即將開啟的大學學習生活提供了指引,進一步深化了同學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識,增強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信心和決心。大家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新青年,要將理論學習與成長成才相結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互幫互助、互敬互愛、同心協力、共同進步,爭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者、民族團結進步的維護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文:譚嘉儀;圖:劉桐赫;編輯:金瑤;審核:湯振華;發布:金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