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學術交流、拓寬學術視野、涵養學術思維,我院“知·行”讀書會第五講于2022年4月1日在文一樓501會議室如期舉行。本期讀書會主題為“共同富裕”,由我院研究生會主席江南主持,張瑞敏、易新濤、瞿曉琳三位老師應邀參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研一、研二研究生、青馬班學生及文傳學院同學等共50余名學生參加了讀書會。

本次讀書會包含三環節。第一環節,學生代表進行專題主講。第一位主講人孫方正,從理論基礎、主要內容及其深遠意義三方面對新時代“共同富裕”理論的發展意義進行了闡述。從縱向上梳理了歷代領導人關于“共同富裕”思想發展的歷程,并對新時代“共同富裕”理論的內涵與原則進行分析,分析其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第二位主講人文英從毛澤東“共同富裕”思想入手,認為毛澤東“共同富裕”思想緣起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于軍事共產主義和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實踐,得益于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第三位主講人鄧小釔聚焦于“鄉村振興”這一視角,以小見大地論述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實現共同富裕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并通過播放其寒假社會實踐調研所整理的視頻資料直觀地向大家展現了當下鄉村依舊存在的貧困代際傳遞問題,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
第二環節,與會學生自由交流。田東、童麗玲同學從鄉村振興的角度闡發了對于“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解;舒雪然同學總結了“共同富裕”思想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李晨煜、韋憶同學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怎樣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問題,這一問題引發了老師和同學們激烈地討論,將現場氛圍推至高潮。

第三環節,嘉賓點評,并為學生答疑解惑。瞿曉琳教授說明了此次讀書會選題的緣由,對三位主講人的選題和與會同學的討論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她也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閱讀經典著作時要注重知識點的準確性、科學性,尤其要注重知識點的更新之處。第二,在進行橫向縱向梳理時要保持思路清晰。第三,要牢記理論始終來源于實踐,閱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當前現狀分析理論淵源。易新濤教授為大家后續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他指出應更精細化地探討“共同富裕”的理論來源,從歷史維度上更細致地梳理其發展階段,甚至直接聚焦于某一視角對理論的實踐意義進行探討。他強調當代大學生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必須走出象牙塔,走進基層,走進田野,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最后張瑞敏教授作總結,認為這次讀書會是精彩和成功的,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交流機會,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我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的研究水平。最后,她向我們拋出了三個值得繼續深刻思考的問題。第一,中國共產黨的“共同富裕”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相關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哪些方面是自己獨到的創新?第二,是什么原因導致毛澤東對富裕與革命精神之間的關系產生矛盾與困惑的看法?如何看待新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以推動生產關系的升級換代來試圖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現象?第三,中國在實現“共同富裕”進程中有哪些時代性特征?關于“先富”與“幫后富”政策的歷史與現實等。
在兩個多小時的讀書會中,老師和同學們積極參與,互相討論,認真思考,對“共同富裕”這一主題真正做到了明其要意,悟其啟示。許多與會同學散會后,都仍意猶未盡地討論著自己的想法。(作者:吳巧詩 編輯:金瑤 審核:魏大江 上傳:金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