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晚,我院在501教室成功舉辦了第十期“知?行”讀書會,本次研讀著作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學生陳詩雨主持,楊金洲教授、蔣邦芹副教授、曾紅宇副教授、徐昌文副教授、冷蓉老師、董梅昊老師、孫妍豪老師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法學院張穎軍老師應邀參加,2020級、2021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專業研究生和校團委青馬班成員參加此次讀書會。
第一個環節由兩位學生代表作專題式發言。第一位主講人是21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生何靖珂,主題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的考察和對哲學批判的關系”。她認為對哲學批判是進行資產階級經濟學批判的基礎和核心,而對資產階級經濟學批判剛好印證了馬克思對哲學的批判,經濟學批判是哲學批判的目標和方向,兩個批判相輔相成,并展開了詳細的闡述。第二位主講人是21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生高莉婷,主題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美的思想探析”。她提出了自然的人化是美產生的基礎、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美異化的根源、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是美實現的道路這三個主要觀點,而十九大的“美好生活”概念對馬克思美的思想提出了新的任務,探究馬克思美的思想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第二個環節由參會學生分享個人心得體會。第一位發言人是黎健雄同學,她圍繞《手稿》中的資本權力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資本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權力,資本權力統治下工人的勞動成為異化勞動,資本權力也表現為對資本家的統治,要求對資本權力進行揚棄。第二位發言人是聶正文同學,他在《手稿》中看到了兩種勞動的概念,一種是廣義的具有積極內涵的勞動的概念,是表達人的本性的褒義的勞動;一種是狹義的具有消極內涵的勞動的概念,是違背人的本性的貶義的勞動,主張要消除異化勞動和恢復人的自由自覺的本性的勞動。第三位發言人是方智祺同學,她認為從哲學批判走向政治經濟學批判有一個原因在于哲學批判沒有從現實的經濟關系著手;揚棄私有財產其實是要揚棄私有財產所暴露出的異化關系,要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必須對私有制進行積極地揚棄。
第三個環節是自由討論環節。幾位青馬班同學積極舉手提出自己的困惑,如“異化”“對私有財產積極地揚棄”“共產主義社會里勞動是怎樣的表現”等問題,徐昌文老師和程勝榮等研究生同學耐心為他們答疑解惑。曾紅宇老師分析了“內卷”“躺平”等逃避勞動的社會現象,強調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冷蓉老師提出要充分利用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條件和物質財富,并在其基礎上去推翻不合理的私有制。
第四個環節是嘉賓點評環節。蔣邦芹老師對大家的專業基礎進行了肯定,建議同學們可以對馬克思的“美”進行一個定義并思考怎樣的實踐活動才是美的。徐昌文老師建議同學們縮小范圍,從《手稿》如何構建自然美和生態美進行思考。曾紅宇老師對美的異化和美的主觀性、美的規律等問題和大家進行了探討。董梅昊老師針對九九六工作制、勞動者維權無門的現實問題激發大家思考是否當今社會還存在異化勞動現象。法學院張穎軍老師向大家表達了她對馬克思的敬仰之情,并根據自己在國外的所見所聞號召大家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孫妍豪老師提出共產主義是對人的一種真正的自由自覺的實現,建議大家閱讀原著要聯系當時的寫作背景,并從西馬、國外馬代表人物的作品中去汲取一些思想元素。
最后由楊金洲院長對本次讀書會活動進行點評和總結。楊院長首先對讀書會舉辦的意義給予充分肯定,提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閱讀不是為了追名逐利,而是要成為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鼓勵大家經常進行讀書心得的研討交流。接著對高莉婷、何靖珂同學的主講內容進行點評,強調了研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重要性,認為它涉及了馬克思思想的整體性和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意義問題,其領域之廣、程度之深,對現實仍然具有啟示意義。在讀書會接近尾聲時,楊院長留下“十問”,期望今后接續研究。本次讀書會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圓滿地落下帷幕。(作者:吳杰瑜 編輯:金瑤 審核:魏大江 上傳:金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