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思想道德與法治》集體備課會在1棟501召開。全體教師參加。會議由張春枝老師主持。
米霞和李春燕老師分享了《思想道德與法治》第五章《遵守道德規范 鍛煉道德品格》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等。首先米霞老師講到授課方法,以社會公德為例,關于第三節錘煉個人品德,采用社會熱點問題切入(如廣場舞擾民),引導同學討論公德與私德的問題。米霞老師還分享了關于職業道德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職業觀的問題,隨著社會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大學生對職業選擇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建議將該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整合,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習效果。最后米老師以紅色家風傳承教育為例,講述在毛澤東、徐海東、朱德、周恩來等歷史偉人家庭之中傳承紅色家風的故事;介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風建設和家風教育為例的專題研究,講述“家風建設”教學互動設計。
會議第二個環節,李春燕教授介紹自己以專題形式進行授課的做法,教學內容分為三個專題,一是道德的起源、功能和作用;二是社會主義道德,這是課程的重難點之一;三是如何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課程的難點一是如何讓學生堅信社會主義道德,二是教授同學如何面對社會出現的道德問題。李教授還分享了她的教學設計:首先以社會新聞作為切入點,結合名人名言,引導同學探討社會道德問題。以關于道德起源的不同觀點進行討論,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通過講解道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范圍也來越大,道德調控的方式和手段越來越豐富,道德的發展和進步能不能成為社會文明發展的尺度,以此說明社會主義道德的先進性和優勢。授課過程中,李教授發現同學們的注意力開始不集中時,立即轉變教學方法,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以達到教學效果。最后在講解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時,李教授分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發揚社會主義革命道德和借鑒人類文明優秀道德成果三部分,通過小組討論中華民族有哪些傳統美德,并且如何將優秀的道德成果進行轉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最后向同學提問,在面對社會道德問題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引出下節課的內容——踐行社會主義道德。
最后,張春枝老師分享了她的學習心得,她認為米霞老師注重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用身邊的人和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李春燕老師非常注重教學設計,運用講故事、討論、講授等多種方法,并且注重學生的課堂體驗、課堂教學效果,并根據學生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