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黨支部圍繞“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開展6月份主題黨日學習活動。本次活動由支部書記瞿曉琳老師主持,支部師生黨員、發展對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學習。
本次學習主要有三項內容。第一個環節是執行接力誦讀黨章計劃。周書磊、劉靜曦等同志誦讀《中國共產黨章程》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二個環節是邀請綱要黨支部書記余冬林教授作學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輔導報告。余老師介紹了“中華”名號的來源、“文明”的內涵與外延,并從以文化發生學的視角首先闡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及內涵;其次講述了如何理解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征,特別是重點分享了自己對于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和統一性的認識。關于連續性,余老師不僅介紹了中華文明連續性的實然表現,即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而且從特定的地理環境屏障、超穩定的社會結構、長盛不衰的語言文字等方面分析了中華文明保持連續性的必然性。關于統一性,余老師從大歷史觀的視角分析了文化中國形成過程中的“多元一體,南北耦合”機制,指出以漢字為紐帶、以中原文化為中心,多樣性地域文化向中心靠攏,中國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呈現出“重瓣花朵”向心結構。
第三個環節是黨員圍繞“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進行廣泛討論。大家普遍認為,正是因為有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深厚基礎,所以我們今天所展示的文化自信,絕不是盲目的自大與自負,不是虛妄的,而是有充分理由的;我們要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去挖掘我們共同塑造的文化,形成我們的共有精神家園并創造我們的歷史;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既講好歷史的故事,也講好現實的故事;等等
支部書記瞿曉琳對此次活動進行了總結,認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研究中要進一步自覺關注相關問題,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作者:王財權 審稿:瞿曉琳 審核:魏大江 發布:金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