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3日,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社聯合主辦的“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中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邊境代表學校致辭。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愛國、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黨組書記喻立平、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吳紅婭和《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社社長謝成宇先后致辭。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行了深入研討。來自全國4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20余名專家學者、10余家媒體編輯記者以及我校黨委宣傳部、科學研究發展院、研究生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繼續教育學院等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另有400余人通過通訊會議和騰訊樂享線上與會。

大會開幕式由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勝才主持。中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邊境致辭,他代表學校對與會領導、專家、媒體嘉賓等表示熱烈歡迎,強調了在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學校建校70周年之際召開本次研討會的重要意義,對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建設情況做了詳細介紹,面對新的形式任務及階段性特征,新時代處理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這一主題,為推動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獻言計策,為高校黨史黨建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有益建議。
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愛國在致辭中談到,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深刻理解總書記提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偉大意義,是塑造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共同精神家園和“天下一家親”的共同體意識的必然要求。劉愛國突出強調了要堅持問題導向,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和宣傳,為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湖北力量,同時要突出做好對面向廣大青少年群體的宣傳教育,用好思想教育這一主渠道,加強青少年歷史觀教育、文化認同教育、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增強青年學生責任感,潛移默化引導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黨組書記喻立平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在偉大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不斷得以加強與成型的,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聯系,中國共產黨成功處理民族問題為世界各國做出了榜樣。喻立平突出強調了中南民族大學近年來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在理論研究、科學宣傳、實際探索等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呼吁大家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自覺擔負起理論闡釋、思想引領、價值引導、輿論宣傳和科學研究的重任。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吳紅婭談到,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湖北樣板,要以思想破冰來引領高質量發展。一是要筑牢理論之“魂”,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從偉大建黨精神等精神譜系中汲取豐厚營養。二是要把牢工作之“綱”,著力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湖北樣板,逐步建立我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史料體系。三是要擔當政治之“責”,為促進我省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貢獻智慧與力量。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社社長謝成宇表示,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是一個重大的前沿性課題,此次研討會正逢黨中央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科學部署之機,恰合其義。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為我們全景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歷程,要深入挖掘好、開發好和利用好寶貴的歷史資源,從中汲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智慧與力量,同時弘揚偉大團結精神,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隨后的主旨報告環節由中南民族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徐柏才主持。來自湘潭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的六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分別進行主題發言。

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佑新教授圍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這一主題,深刻闡釋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重大意義。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鄒詩鵬教授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現代重構”這一主題,認為現代中國多民族國家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構,既從屬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邏輯,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現代轉化的必然結果。
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教授聚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學習,深刻闡釋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百年奮斗的歷史為中華民族復興創造了根本的歷史條件、制度條件、物質基礎,也為黨的民族工作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士海教授圍繞“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百年歷史經驗”這一主題,認為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應從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政黨思想著手,科學運用大歷史觀合理應對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意識形態領域風險與挑戰。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董慧教授圍繞“多維視域下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題,從歷史演進、理論內涵、多維闡釋及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四個方面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了深入分析。
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資源教授圍繞“中國共產黨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經驗啟示”這一主題,認為當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要正確把握好共同性與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質與精神這四對關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下午,研討會分全國黨史黨建分論壇、民族(地區)高校分論壇和湖北省高校分論壇三個分會場進行研討。
全國黨史黨建分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黨史黨建研究院副院長楊德山教授闡述了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思考。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金龍教授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主題的延展。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龔云研究員、湖南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暉研究員、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徐方平教授圍繞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傳播展開了研討。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唐皇鳳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嚴慶教授、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李超民教授、湖北省委黨校報刊部副主任王鵬程教授、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權宗田教授、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詹全友教授、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霍軍亮副教授圍繞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角度展開了研討。光明日報戶華為編輯、《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哈正利主持,《學習時報》編輯部主任與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梁偉軍教授進行了深入的點評。
民族(地區)高校分論壇上, 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英教授、西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松濤教授、《民族教育研究》執行主編海路教授、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馬玉堂教授、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宋俊成教授,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傅鎖根教授、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鯤教授、延邊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彭懷彬副教授、廣西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玉雄教授、大連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憲章教授、西藏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薈芹教授和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先后做了主題發言。《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編輯部主任陳娟、廣西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玉雄教授主持會議,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英教授和西藏民族大學王彥智教授分別對12位嘉賓的主題發言做了精彩點評。
湖北省高校分論壇上,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羅永寬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岳奎教授、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梁偉軍教授、中國地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阮一帆教授、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熊友華教授、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鄧喜道教授、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邵彥濤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韓美群教授、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曹勝亮教授、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金艷教授、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厚權教授和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姜學勤教授先后做了主題發言。《中國社會科學報》湖北站明海英、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曹勝亮教授主持會議,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岳奎教授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韓美群教授分別對12位嘉賓的主題發言做了精彩點評。

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魏大江主持閉幕式。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金洲作大會總結。他認為,這次學術會議是一次政治站位高、會議規格高、研討熱情高的一次學術盛會。會議聚焦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深入總結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的成功經驗,深化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圍繞中國共產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百年歷史經驗、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意識形態領導權、基層組織建設以及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領導力量、理論基礎、文化基因、歷史演進、經驗啟示、實踐路徑、創新發展、教育教學理論實踐等重大理論實踐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對于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意義重大,真正體現了把文章寫在祖國大地上,把學問做到人民心坎上的時代要求。

據悉,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資源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系列著作首發式同時進行。院長楊金洲宣讀出版社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