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至2月27日,中南民族大學石榴籽江豚志愿服務隊赴宜昌開展“以微笑之名,守衛江豚家園”的主題調研活動。在“十四五”計劃開局之年,石榴籽江豚志愿服務隊遵循將各行政區域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融入流域、區域的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大格局的指導思想,圍繞江豚保護的主題,搜集有關長江生態保護的相關措施與案例之后,開啟了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走訪調查。

圖為志愿服務隊隊員與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宜昌是長江中游的起點,“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境內長江徑流232公里,擁有岸線536公里、綠色發展指數位居全省第一。自長江大保護政策實施以來,宜昌江段長江江豚種群從2、3頭增長到了17頭以上,成群的中華秋沙鴨現身沮河國家濕地公園,500多萬尾中華鱘從宜昌放歸……長江東流孕育的億萬生靈,再度在此找到了曾經熟悉的居所。
2月25日上午,石榴籽江豚志愿服務隊隊員赴宜昌市漁政進行實地考察,并與巡護隊員一起參與了江豚巡護工作。在和相關工作人員的交流中,志愿服務隊隊員還詳細了解到江豚生活環境、周邊化工企業排放情況、巡護隊工作安排等內容。據了解,自禁漁令正式頒布后,宜昌市中國漁政與長江生態保護協會和稻草圈圈等公益生態保護組織合作,對漁民進行考察與選拔,成立了江豚巡護分隊,24小時對江豚生活環境質量進行巡視保護。

圖為志愿服務隊隊員在巡護船上與巡護隊隊員交談

圖為志愿服務隊隊員與湖北省宜昌市稻草圈圈生態環保公益中心秘書長陳偉康交談
2月26日,石榴籽江豚志愿服務隊與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取得聯系并赴實地調研,對宜昌市現階段長江保護現狀、基建情況及水質監測等情況進行調查。負責人表示,過去宜昌水質污染主要來源于重污染的化工企業,生態環境局已經與所有相關的化工企業大型排污設備傳感器相連進行實時監測與管理,根據反饋情況,及時通知違規企業進行整改。

圖為志愿服務隊隊員與湖北省宜昌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員交談

圖為志愿服務隊隊員參觀湖北省宜昌市生態環境局污染源應急指揮平臺
此次社會調研活動收獲頗豐。志愿服務隊隊員紛紛表示,此次調研活動通過大量采訪巡護隊隊員、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及相關政府工作人員,不僅了解到了長江大保護政策引領下的江豚生活環境具體情況、現階段環境保護的不足和現實問題,并將自身專業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發揮了大學生的知識技能優勢,提升了社會責任感。
(編輯:李怡峰 來源:中南民族大學團委創新實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