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五四運動105周年,弘揚五四精神,學校“中華有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團課于4月28日在大禮堂開講。校黨委常委,各職能部門、教輔、直屬、附屬機構負責人,各教學單位黨委書記、分管學生工作副書記、團委書記和副書記以及青年師生代表等2000余人沉浸式參與團課學習。
學好用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教材是國家民委黨組的重要部署要求。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主題團課由校團委、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等多單位共同打造,由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教工黨支部書記、《概論》教研室主任裴圣愚教授主講,通過課堂互動的“情景式演繹+藝術呈現”等形式,創新《概論》教材學習載體,有形有感有效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
裴圣愚老師帶領4位同學,結合《概論》教材相關知識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豐富的史料、創新的形式、巧妙的構思、宏大的視野、厚重的歷史系統闡釋中華民族從“自在”到“自覺”再到“自強”的演進進程,生動講述中華民族交融匯聚成一體的歷史,再現中華兒女共同團結奮斗、共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動人故事。

裴圣愚老師講授《中華有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團課》 廖昱丞 攝
課程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從師生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的感受引入,在《自在》篇章中,通過《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代蜀錦護臂、車里宣慰使官服等古籍文物,為師生們闡釋了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民族文明、鑄就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自覺》篇章中,舞蹈《燎原》《一束光》和表演唱《少年中國》等演繹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壯闊歷程,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認同度和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在《自強》篇章中,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假如你要認識我》《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反映了青年人在改革開放的征程中奮發進取的精神面貌。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為原型的原創舞蹈《黃旭華們》、歌曲《有我》則體現了新時代青年的接續奮斗和挺膺擔當。課程還結合援藏10余年的校友王東海和石榴籽志愿服務隊研究生支教團為代表的民大青年扎根邊疆基層、助力民族團結進步、服務國家戰略的事例,展現了各族青年凝聚力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的生動實踐。

我校研究生支教團在團課上分享支教故事 廖昱丞 攝
“我想用‘青春熱血,換一場奮不顧身的奔赴’來概括這堂團課。裴老師和團員代表們深情而堅定的講述、舞者們用充滿力量的肢體語言再現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我想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禮。現在的我們與曾經的他們腳踏同一片大地,仰望同一片天空。望道之路漫漫兮,修遠兮,我們繼續前行,繼續求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23級學生陳信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感受。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學生、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隊長張俊瀟倍受鼓舞。他表示:“在這一堂沉浸式的思政課中,民大人扎根基層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更加堅定我去西部支教的決心。我將努力把個人價值與祖國西部教育事業相結合,將自己的力量融入祖國的發展中去。”
主題團課在企業微信同步直播。西藏山南市乃東區中學、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第一中學、云南大理漾濞彝族自治縣第一中學、貴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羅場完全小學、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師生代表同步觀看。團課在嘹亮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中結束。
據悉,學校將以本次主題團課為契機,繼續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第二課堂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思政課”,推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概論》示范課堂,引導全校各族學生樹牢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厚植“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努力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磅礴力量。
(編輯:楊奕 審核:梁瀟瀟 黃譯瑩 上傳:馬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