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2025年湖北青年五四獎章表彰名單公布,我校特色生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團隊獲評“湖北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特色生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團隊成立于2009年,經過連續三輪的校級團隊建設,目前成員共計30人,均由生命科學學院師生組成。多年來,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在學院黨委的指導下,在負責人劉虹教授的帶領下,團隊堅持以民族地區特色生物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為導向,堅持以科研力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團隊成員先后主持科技部基礎性工作重大專項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課題近20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野生動植物保護橫向課題4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150余篇;出版植物資源相關專著15部。團隊為地方生物資源保護奠定了基礎,以實際行動推動科技賦能興邊富民,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團隊獲評“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這也是我校首次獲評“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團隊堅持扎根邊疆和親歷野外,多次深入鄂西、湘西、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民族地區,進入20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科學調查,行程超過70萬公里,共采集植物標本4萬余份,發現一批新物種和湖北省新分布植物。至2024年,發表植物新物種4種、恢復修訂植物1種、發現中國新紀錄植物1種;在武陵山區(鄂西、湘西、貴州和重慶)發現金腰新分布7種;在對西藏、云南、四川、青海以及甘肅5個省區進行金腰屬植物科學考察過程中,發現中國特有種的金腰新分布2種。2023年,團隊深入西藏墨脫高海拔區采集到珍稀瀕危植物米林金腰,該物種自1931年外國人在我國西藏米林縣首次采集并命名為“米林金腰”發表新種后,至今未有野外發現。在2021年度的全國野生蘭科植物補充調查中,團隊發現湖北省蘭科植物共計42屬101種,其中有13屬18種蘭科植物為湖北省蘭科植物新分布,5個屬為湖北新紀錄屬,1個種為蘭科植物新種。邊疆植物資源系列考察為實現“大農業觀”下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種質資源產業發展提供了第一手本地數據,為我國特色食物資源的“中國造”打下基礎。
團隊堅持弘揚科學精神,通過創新“科研+志愿服務”模式,延伸課堂教學,引領團隊青年從志愿服務出發,匯聚弘揚科學精神的青春動能。通過“博士進校園”“實驗室開放日”等活動,將科學課堂搬進中小學、社區。2023年以來,累計開展科普活動30余場,惠及1.2萬名青少年。團隊先后與武陵山區、西藏等地30余家單位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為地方生物資源保護奠定了基礎。2023年9月,團隊深度參與由國家民委、中國科協、中國地震局聯合主辦的“科普邊疆行”暨“科普鄉村行”活動,先后深入廣西德保縣和憑祥市等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大力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等,惠及當地群眾和青少年7000余人。

實驗室成員合影 生命科學學院
此外,團隊不斷總結提煉十幾年來的科考成果,通過建立資源庫、出版科普叢書等舉措,為地方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能。
據悉,“湖北青年五四獎章”評選活動由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青團湖北省委、湖北省青聯聯合啟動,是授予湖北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旨在樹立政治進步、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典型,反映當代湖北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審核:梁瀟瀟 編輯:蒲朋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