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進社區幫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青年學生在社區實踐中增強實干本領的重要方式,自接到共青團湖北省委關于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相關通知起,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團委秉持著服務人民群眾,肩負時代責任的信念,積極推進社區工作前期溝通對接、了解社區具體情況,結合中南民族大學所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深度切入民族類院校的特殊性,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社區幫扶老年人相關工作。針對性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移動民族博物館”、“念安·老年人幫扶”兩大品牌活動,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社區,推動社區居民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一、線上與線下實地走訪相結合,聚焦社區情況與需求
根據團中央《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工作指引》文件精神,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分團委積極響應團省委、校團委的相關工作要求,積極展開與社區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機制,推進社區幫扶項目落實、落地。經過前期線上對接、實地走訪,雙方就基本情況、需求對接、活動形式等有關內容達成初步一致后,由分團委志愿者工作部、管理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圖為團委負責老師謝鵬(左一)同七二二社區副主任沈慶華(右二)交流座談
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負責四個社區的結對幫扶工作,分別是元寶林社區、七二二社區、五園里社區、五瑞里社區,通過前期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對社區的基本情況與需求都有詳盡的了解。元寶林社區是武漢市洪山區珞南街道下轄的社區,社區青少年占比較高,內設養老機構,有黨員會議室等可開展活動的場所;七二二社區亦是武漢市洪山區珞南街道下轄社區,社區高齡老人占比大且多為高知分子、黨員;五園里社區為漢陽區五里墩街道下轄社區,社區以老年人為主,社區內基礎設施完備,支持開展各項老年人幫扶活動;五瑞里社區是漢陽區五里墩街道下設社區,老年人占比較大,社區內設老年人活動中心。四個社區中多為老年人占比較重,對老年人幫扶與慰問活動需求較大。
二、結合民族類院校特點與社區幫扶,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進社區
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結合團中央有關社區幫扶工作的相關要求,落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社區相關工作,充分展現中南民族大學民族類院校特點與辦學特色,團委志愿者工作部協同管理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先后3次在元寶林社區、五園里社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移動民族博物館”民族主題活動。
活動過程中,志愿者們向社區居民介紹有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關理論,分享不同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用鮮活生動的事例詮釋“四個與共”“五個認同”等民族政策的深刻內涵。通過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類活動,進一步增強社區居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落到實處。

11月26日,于元寶林社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移動民族博物館”活動

圖為元寶林社區開展“移動民族博物館”活動中孩子展示民族填色圖案
三、深度溝通與幫扶老年人,推進重點社區老年人幸福感增強
針對結對社區中高齡老年人居多的情況,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分團委與社區居委會制定有關幫扶老年人的工作計劃,并針對性推出“念安·老年人幫扶”特色品牌活動。截止11月29日,志愿者2次赴七二二社區,開展了“智慧助老”手機智能技術應用專項志愿服務活動以及“防范養老詐騙,守好‘養老錢’”主題活動。2次志愿服務主題活動幫助七二二社區老年人提高了智能手機應用能力,增強了其防詐騙的意識,活動反響較好,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希望繼續開展合作,開展系列老年人幫扶活動。

圖為11月11日于七二二社區開展“智慧助老”活動

圖為“防范養老詐騙,守好‘養老錢’”活動,老年人與志愿者共同演繹詐騙情景劇
四、建立長期合作與幫扶機制,推進特色品牌活動常態化開展
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根據團省委、校團委的工作指示,堅決深化落實工作要求,聯合相關社區,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移動民族博物館”、“念安·老年人幫扶”兩大特色品牌系列主題活動常態化開展。同時,分團委結合社區新要求、新狀況,不斷完善活動形式與內容,真正做到青年大學生走進社區基層、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出當代青年的青春力量。同時,該系列活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社區幫扶工作相結合,極大程度上增強了社區居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耳、入腦、入心。
(編輯:普悅 審核:梁瀟瀟 付成棟 上傳:郭史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