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鋒,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管)教研室教師、副院長,中南民族大學第五屆教學標兵,中南民族大學第七屆“三育人”標兵。在工作上,他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在教學上,十分重視“基礎”、“技術”、“興趣”和“家國情懷”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他說,作為教師的使命就是要力爭當好教育靈魂的塑造者。
夯基礎——扎教育之根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老師認為扎實的基礎在學生的一生中具有重大作用。任教25年來,他始終堅持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導向、面向產出的評價方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他還充分利用學習通、雨課堂等教學平臺建設了1700余道題目的題庫。25年鉆研,25年琢磨,只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打牢學生的基礎。
提及學院信管專業的發展歷程時,他談到20年前管理學院剛剛開設信管專業,那時互聯網產業正處于萌芽狀態,人們對這個專業的了解少之又少,報考人數來說相對較少,但隨著大環境的高速發展,這個專業變得越來越熱門,加上學校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2017年之后又開設了商務大數據實驗班,學生的保研率、就業率屢創新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信管專業的同學因為扎實的專業知識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互聯網、數據挖掘、圖書情報等各個領域,都綻放出屬于他們的光彩。
通技術——塑教育之形
除了打好學科基礎,李老師還認為信管專業的學生應該將管理和技術科學地交叉和融合。他經常向學生們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鼓勵大家在學習管理的同時兼顧技術,切忌重“管理”而輕“技術”或揚“技術”而抑“管理”。
古語曰:“言傳身教。”不僅鼓勵大家學好“技術”,還用實際行動給予學生指導與幫助。他曾主持建設中南民族大學在線課程《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主持“新商科數據科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以及系列科學研究。為信管專業同學們的“技術”發展提供了優質的平臺和資源。
新時代的青年應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他非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為在2023版人才培養方案中應該突出信息技術在大學教育中的特別地位,擁有過硬的“技術”是當今青年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歷史趨勢。
展興趣——注教育之靈
新時代的大學教育,不僅要讓同學“硬基礎”、“強技術”,還要給同學充分展示自身興趣的機會。張載曰:“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從古至今,興趣在一個人的塑造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李老師講到自己那一代讀書上大學是為了謀生,而當今的青年讀書上大學,顯然謀生已不是其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心由興趣生,行隨興趣走”,在課堂上分享了很多名人為興趣奮斗最終成功的故事,激勵同學們充分展示興趣,成就精彩未來!
系家國——圓教育之夢
戴叔倫在《塞上曲》中寫到:“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家國情懷穿越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依舊在當今中國熠熠生輝。課堂上特別重視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李老師積極探索課程思政,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授課內容,把疫情防控、黨史學習等引入課堂,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分析華為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對編程規范要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道德規范,落實當今德育要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技觀和價值觀,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李超鋒老師秉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理念,積極構建學生“基礎”“技術”“興趣”和“家國情懷”的四維靈魂,傳道授業解惑,做教育靈魂的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