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為進一步加強科研能力,扎實做好202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申報工作,于2025年4月11日上午在5號樓206會議室組織開展了國家社科基金申報專題輔導活動。邀請了如下幾位專家:
關大博,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中國科技部十四五《中歐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旗艦國際合作項目》牽頭專家。長期致力于研究氣候變化的成因、影響及應對措施,分析溫室氣體排放的驅動因素并探討全球和國家的低碳及低資源消耗的可持續發展路徑,2018年以來連續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曾獲科扎雷利獎,2018及2020年度全球百篇最具影響力論文獎,2024年“科學探索獎”等榮譽。
宋德勇,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張培剛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武漢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生態經濟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發展經濟學分會理事。經濟學院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區域經濟的學科帶頭人,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家發改委和省市課題30多項,發表論文100多篇,2001年、2010年先后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二等獎,2009、2010年湖北省發展研究獎二等獎。
董慈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獲香港理工大學商學院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運營與供應鏈管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近五年來,在國內外頂級和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并有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連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擔任SSCI期刊的編輯和SSCI期刊的副主編。多次被多個國際權威期刊評為優秀評審專家。此外,擔任湖北省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物流學會理事、中國運籌學會行為運籌與管理分會理事、湖北省產業供應鏈協同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等職務。
郭海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發展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計劃,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地大學者”學科骨干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通訊評審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項,發表論文60余篇,多篇次被SCI、SSCI收錄,出版專著4本,教材2部,國家專利4項,獲省部級以上獎項4項。主要從事復雜系統模擬與決策研究,并應用于油田勘探與物流管理、城市可持續發展、災害應急管理等方面。
崔榕,民族學專業博士,現任中南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華民族史研究、區域社會史研究、南方民族鄉村治理研究、傳統村落民族志等方面的研究。湖北省宣傳文化人才培養工程“七個一百”項目(哲學社會科學類)入選人員。近年來,在報刊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先后主持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以及多項省部級課題。所撰寫的《湖北省民族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湖北省民族地區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研究》、《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武漢市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調查》等研究報告獲國家民委獎勵。
竇彬,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現任湖北省營銷協會副秘書長。竇彬教授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包括“鋼鐵行業投資過度、產能過剩原因及解決路徑研究”、“落后產能的淘汰機制研究”等國家級課題。近年來,多次帶領團隊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及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中日韓鋼鐵工業能源強度的比較研究》獲武漢市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本次課題申報輔導由管理學院院長翟華云教授主持,管理學院2025年申報國家社科基金的絕大部分老師及部分經濟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及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申報國家課題的老師參加。老師們根據自己的選題方向與內容,分別拿申報書請相關專家們一對一指導。專家們則分別一一嚴格把關項目申報書質量,認真審閱申報書中的每個模塊,從主題依據、研究方案與規劃、內容目標等全方位多角度給予審查指正,就題目精煉、學科歸屬、內容占比、學術價值等多維度進行了交流研討。該次國家社科基金輔導對進一步提升我院基金申報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后續老師們將對申報文本再繼續打磨與提升,爭取取得好的成績。
責編:周運蘭 審核:聞亮 上傳:白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