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前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我校輔導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葉穎(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座談時強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我深有感觸,00后的大學生見多識廣、自我意識強烈,傳統的、說教式的思政教育走入不了他們的內心和精神世界,作為輔導員,我們應跟上時代步伐,利用優秀紅色影視劇、新媒體、自媒體等平臺,講好黨史、團史故事,發揮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用青春的語言講述青春的故事,用青春的畫筆描繪青春的夢想,用青春的步伐“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向紅(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時代賦予我們的,從來不是等待與享受,而是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召喚,是“一代人的長征”。作為輔導員,我希望不斷提升專業水平,涵養德行,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成為照亮學生理想信念的火炬手。
劉甜甜(外語學院):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不僅對青年學生成長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更飽含了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也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我們黨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基礎性方向性問題,對于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們要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傳承紅色基因,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強化學習自覺,不斷增強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安樹庭(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習近平總書記在師生座談會上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的建設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這不僅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要求,也為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指明了方向。醫療衛生事業和人們健康事業是增進人民福祉的基礎事業,是我們黨始終牽掛的重要事業,對于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師生來說,是時代重任,更是發展機遇。作為輔導員,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的要求、對學生的囑托,以為學為事為人相統一的“大先生”形象教育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意識;要以“醫工融合,志惠民生”的院訓精神為指導,教育引導學生成為兼具醫學素養和工程技術、醫者仁心和工匠精神的生醫人,立志為健康中國戰略做出屬于生醫人的時代貢獻。
李茜(公共管理學院):“青春向黨、不負人民”、“復興棟梁、強國先鋒”,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中國人民大學,提出了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辦好思政課這個大課程、回答時代之題的大命題、“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鍛造優秀青年的大熔爐這幾個“大學之大”的生動鑒證。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新時代的青年處在最好的時代也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接好前輩的接力棒,我們有信心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績。
張雪花(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一系列青年工作論述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中國化發展,25日,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中再次發表重要講話: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自覺追求。這是對我們青年的囑托,也是對我們青年寄予厚望。我們要增強青年對黨的信心和信任,使青年始終成為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黨的科學理論的堅定信仰者、黨的偉大事業的堅定追隨者。同時我們也要增強青年對黨忠誠的決心和信念,使青年一代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齊奮斗,從思想自覺走向行動自覺。
張箐沁(數學與統計學學院):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4月2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希望中國人民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人大師生的自覺追求”。作為輔導員,我們更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人民大學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注重方式方法,用心教育學生,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堅守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初心,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理想高遠、信念堅定、品格高尚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貢獻。
阿達來提·雜滿(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的講話令人振奮、倍受鼓舞,既飽含了對青年一代的期待,也彰顯了對我國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視。青年有為,奮斗無悔,作為一名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立足崗位,在工作中積極發揚工匠精神,使個人的奮斗目標與學生的成長成才緊密結合,貢獻青春力量,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審核:李川國 編輯:葉佳靈 上傳:梁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