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系計算機科學學院2019級計算機類1904班的一名學生。在校期間的徐銘一直積極參加各種學生工作,他是校學生會秘書處的一名干事,也曾在學院擔任學生會團委副書記,一直在學生工作中服務同學、提升自我;同時徐銘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在他心中就是一面旗幟,他始終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追求進步的道路上不斷實踐、不斷成長。 2019年8月入學前期,徐銘加入了四川省欣鑫慈善基金會,成為了基金會一名長期志愿者。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徐銘所在的慈善基金會第一時間組建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務隊,參與抗疫援助活動。此時的徐銘已經回到了家中,看到基金會招募服務隊志愿者,徐銘立即報名,遠程參與一線抗疫物資調配全過程。
徐銘在線開展物資調配、數據匯總等工作。 一、緊急支援,共克時艱 在抗擊疫情最為艱難的時期,感染人數每日劇增,防護物資嚴重緊缺。徐銘配合基金會工作,積極協調緊急醫療物資,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76家一線防疫單位捐贈大量醫療防護物資;并向國家級貧困地區,四川涼山州、甘孜州、新疆巴里坤縣等地捐贈防護物資,有效緩解了抗疫一線和貧困地區防護物資緊缺的局面。 二、致敬英雄,溫暖守護 為了更好地保障“逆行而上”的醫務工作者們的日常生活,徐銘協調志愿服務隊,為武漢方艙醫院及江西、陜西、安徽、福建、內蒙古等地的援漢醫療隊隊員捐贈蔬菜、牛奶、泡面、礦泉水等生活物資;同時,為了讓一線工作者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徐銘還協調志愿服務隊為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市急救中心等單位的醫護工作者捐助了2000余份的“愛心便當”,將溫暖盡可能傳遞到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心中。 三、同心同力,守望相助 疫情發生后,當得知北方民族大學的22名寧夏籍回族學生因在武漢參加寒假實習而被迫滯留時,徐銘十分焦急。徐銘深知,同為民族院校的一份子,不管身處何地,56顆石榴籽都應當緊緊相依,隨后徐銘立即投入到基金會“寧夏22名滯留回族學生生活保障項目”,在第一時間為同學們送去了生活物資,并與學生所在學校校長、輔導員取得聯系,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學生納入基金會幫扶計劃,建立長期聯系,開展持續幫扶。 四、心系民大,感恩回饋 作為中南民族大學的一份子,作為計算機科學學院的一名學生,徐銘雖然身在遼寧,但始終心系民大。在了解到因封城導致民大社區在內的很多社區急需生活物資,徐銘積極參與物資協調,為我校法學院40余名教師、計算機科學學院40余名教師及民大東區家屬樓的十余名教師等共計110余名教師每人捐贈了價值200元的米、面、由、奶粉等必需生活用品,總價值約合22000元。 向民大社區捐贈相關物質。 正式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徐銘的志愿服務仍在繼續。每天的課余時間就是徐銘的工作時間。參與抗疫志愿服務兩個月以來,徐銘的累計志愿服務時長已經達到了305個小時。目前,在全國上下兩個多月的艱苦努力下,目前全國特別是武漢的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勝利的曙光也逐漸普照全國。這一切也讓徐銘很是欣慰,徐銘表示:“作為一名大一的學生,我很慶幸能夠有機會加入這場抗疫戰,盡管不能奮戰一線,但能夠為他們提供一些遠程的幫助,也讓我倍感幸福,看到一線工作者收到了急需的物資,看到困難人群擺脫了眼前的困境,更讓我覺得這些努力很有意義。目前疫情的態勢逐漸向好,相信不久我們就可以戰勝疫情,疫情結束后,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我也將繼續參與志愿服務,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繼續傳遞下去。” 本次疫情雖然將我們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一束又一束努力沖破陰霾的光芒。黨員干部聞令而動,白衣戰士逆風而行,社會各界鼎力相助,普通百姓慷慨解囊……這些光芒之中,還有一群以“90后”“00后”一代組成的新生力量,正在努力釋放著光亮。這些在我們印象中嬌滴滴的一帶已經成長起來了,他們不再是那群稚氣未脫、個性十足的孩子,而是成為了抗擊本次疫情的一股強有力的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希望廣大青年能夠不忘初心,不負使命,用擔當書寫最美的青春年華! (來源:計算機科學學院 編輯:朱芷軒)
invisi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