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吳仕民先生長篇小說《剽牛立碑》青年讀書會在我校學術交流中心舉辦。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謝榮娥教授擔任主持人。

《剽牛立碑》青年讀書會現(xiàn)場。 鄒云強 攝
吳仕民先生暢談了《剽牛立碑》的創(chuàng)作感想,鼓勵同學們交流見解。碩士研究生李婉珊、巴里恩·努爾太等幾位同學從非虛構歷史敘事策略和作者的文化身份認同、生命敘事、民族特色、形象塑造等維度發(fā)表了對作品的感想;博士研究生艾樂、李慧、劉仁麗、田海林等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身體敘事與身份認同、敘事藝術、小說的全方位性四個主題各抒己見。青年教師雷登輝從作品定位、風景書寫、語言風格展開,指出閱讀者衡量作品應立足于作品本身,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直面時代問題,發(fā)表真知灼見。

《剽牛立碑》青年讀書會現(xiàn)場。 鄒云強 攝
討論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積極向吳仕民先生請教,吳仕民先生結合親身經(jīng)歷作以解釋。吳仕民先生強調(diào):文學作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有獨特作用。只有各民族團結起來,才能凝聚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共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吳仕民先生寄語青年教師和同學們,希望大家立足專業(yè)方向,打破學科壁壘,用豐富的閱讀拓展自己的視野,不斷提升文學和歷史學修養(yǎng)。

《剽牛立碑》青年讀書會現(xiàn)場。 鄒云強 攝
最后,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陶喜紅院長作總結發(fā)言。陶院長高度肯定了讀書會的學術價值,并從傳播學視角對“立碑”“剽牛”進行解讀,重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呼吁同學們學習吳仕民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精神。
(審核:李川國 編輯:張圓圓 來源: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上傳:劉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