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六點,2023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暨湖北省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在武漢市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落下帷幕。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趙玉鳳憑借她獨特的視角、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富有感染力的表現脫穎而出,獲得成人組一等獎。
趙玉鳳,2015年畢業于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獲得分析化學理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韓國全北國立大學攻讀博士,2019年2月獲得化學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2019年8月進入中南民族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工作,主要從事新污染物環境行為分析,污染控制化學等方面的研究。
趙玉鳳老師在仔細閱讀科普講解大賽的通知后,飽含對科普講解工作的熱情,秉持著積極向上的態度,報名了2023年湖北省科普講解大賽,抓住此次機會向觀眾宣傳科普知識并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實力。
趙玉鳳老師在比賽中選取的主題“銀到菌除”不僅與她的教學內容息息相關,更源于她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追根究底的科研精神。在采訪中,趙老師提到:“在講課的過程中我和同學們分享了神州13號的航天員們在在軌運行的6個月中如何獲得飲用水的知識。我提到了空間站的水處理系統是通過銀離子來給循環的水殺菌,從而保證水質的。那么銀離子在此過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作為如此鮮為人知的元素,人們對它的了解又有多少…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的腦海中層出不窮,出于教學相長的目的,我確定了這個選題。”教學相長,是趙玉鳳老師對自身教師身份的負責與要求,是她學無止盡的源頭,更是她深入鉆研、慧眼獨具的生動體現。
在確定了研究方向之后,趙玉鳳老師開啟了她的科普講解之旅。為了深入了解講解內容,更好地做到“教學相長”,趙玉鳳老師進行了深入調研和充分準備。她不僅搜集了大量的文獻與資料,同時還結合自己的科研經驗,對一些復雜的概念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釋和比喻,增加了講解內容的趣味性和易懂性,讓觀眾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這些努力使得科普工作順利推進。
然而在省賽的激烈角逐中,趙玉鳳老師的內心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波動。“在參加省賽的培訓期間因為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打磨自己的PPT和演講稿,自己內心產生了想要放棄比賽的想法。”趙玉鳳老師在采訪中坦然指出當時內心的困窘。面對進退兩難的境地,趙老師憑借出色的高效恢復力和堅韌的強大內心,在短時間內調整好狀態:“我最終想著既然我選擇了參加比賽,那我就要克服困難,于是我不斷地給自己鼓勁,遇到困難便虛心請教他人,堅持下來我發現我是可以做到的。”回憶中,趙老師的目光逐漸由柔和轉為堅定。于是在接下來的賽前準備中,她不斷修正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虛心請教他人,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困難,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趙老師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才華和努力,她堅韌不拔的內心和虛心求教的態度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談及參賽心得時,趙玉鳳老師給與此次比賽以高度評價,她表示:“科普是創新的基石,科學普及可以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和能力。科普講解大賽是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選手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科學知識,讓觀眾們感受到科學的樂趣。科普講解大賽有利于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公眾學習科學的興趣。”同時她根據此次科普講解大賽的主題“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指出觀察的重要性“生活中處處是科學,一些科學現象背后包含著很多的科學知識,比如說樹葉夏綠秋黃現象的背后,隱藏了一些什么樣的科學知識呢?我們要善于觀察和學習。”
采訪最后,趙玉鳳老師結合自身閱歷與比賽經驗,為大學生提出幾點建議:“不要盲目選擇比賽,多和老師、學長學姐溝通,做出適合自己的規劃,節約時間和精力;有針對性的參加比賽,著重提升某方面的能力,盡量選擇通過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績的比賽,可以增加自信心;最重要的是確定目標后不要輕易動搖,努力堅持下去,努力一定是有回報的。”趙老師娓娓道來的話語讓人受益匪淺。
“探索科普之路,燃燒科研熱情。”通過本次專訪,我們了解到趙玉鳳老師堅韌的內心、對科普事業的熱愛以及對教學事業的責任感。她的心路歷程、真知灼見以及對科普事業的堅定信念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像趙老師一樣的人,她們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夠受到趙玉鳳老師的影響,積極投身于科普事業,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審核:楊濤 編輯:莫詩茵 來源 黨委學生工作部 上傳:蔡趙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