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通社10月26日電, 記者:譚小雪)10月23日上午,2023年中國傳統手工藝美育活動系列之“繪聲繪影”活動——江漢平原皮影傳承與創新展開幕式在中南民族大學光谷美術館舉行。此次活動共兩部分:“繪聲”部分由江漢皮影藝術團演示《雙盡忠》《狐貍與烏鴉》《龜與鶴》等經典劇目,這些劇目以沔陽漁鼓為音樂背景,再現江漢平原地區的民俗面貌;“繪影”部分由我校美院學子為大家創作各具特色生動形象的影偶,并在光谷美術館一號廳進行為期一周的“門神譜”皮影展覽。

展覽現場。 譚小雪 攝
業精于勤,打造視聽盛宴
10月24日晚,江漢皮影藝術團在光谷美術館廣場表演風格不同的經典皮影戲劇目。逼真的人物形象、超凡的皮影技巧、生動的故事情節、先進的燈光技術以及極具地方特色的唱腔為在場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皮影戲傳承人盧才軍展示皮影技巧。 “江漢皮影”公眾號 供圖
優秀演出的背后是江漢皮影藝術團數十年的堅持與努力。漁鼓皮影戲傳承人盧才軍從十幾歲就開始干這一行,到如今已是六十歲的高齡。“五十多年來沒有離開過這個舞臺,現在已經和皮影融為一體了。”“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要讓影偶聽話,口中翻轉說唱,手里影人騰挪,腳下踩鼓打點樣樣是功夫。”正是江漢皮影藝術團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有了如今極富藝術感染力的視聽盛宴。我校學生陳宇祿在觀影結束后感嘆:“這是我第一次直面皮影藝術,這種別具一格的民間魅力,不僅是湖北的文化瑰寶也是我國乃至全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
通力協作,共創魅力影偶
江漢平原“門神譜”皮影作為國家級非遺,美院學子在創作過程中通力協作,共創魅力影偶。本次活動不僅展出身段影人、創新皮影作品、皮影動畫作品,還通過線下皮影的科技互動、美院副院長潘俊老師線上皮影講解等方式共同打造魅力影偶。

皮影作品《東坡夢》。 譚小雪 攝
作品《東坡夢》花紋復雜,角色設計上采用了黑白和幾何的效果,其創作者丁雅潔、吳詩勤對于角色的選擇說明道:“我們覺得歷史人物比較適合皮影,所以主角從歷史題材中選擇。最初定的角色是李白,事件類似于夢游天姥吟留別,但是夢境這個方式不太方便表現。此時又想到蒲松齡的聊齋,根據聊齋的題材和對相關歷史人物的篩選,我們最終選擇了蘇軾。”關于制作過程,“我們花費了大概兩到三個星期來完成作品,一個星期用來設計角色,一個星期來進行皮影制作,還有幾天時間用來拍攝和剪輯視頻,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人物的裝訂和打火機的使用方式以免對皮影造成損傷。”

皮影作品《甄嬛復仇記》。 譚小雪 攝
除了傳統的影偶,創新皮影作品、皮影桌牌卡游等具有流行元素的作品會更抓年輕人眼球。《甄嬛復仇記》作者之一的呂馨玥說道“我感覺很有趣,當傳統民間藝術和當代文化相結合,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火花。”“皮影加入流行元素也就是現在很火的文創設計,國潮。國潮能流行起來是因為它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平時接觸不到的傳統文化能走進我們的生活。”

皮影桌牌卡游作品展示。 譚小雪 攝
傳承創新,守護文化遺產
據悉,我校已開設《民族民間美術》專業基礎課和《皮影戲》公共選修課,并成立了“皮影創新工坊”。針對學校設立的特色課程,美院學子表示:“作為學生,我認為高校應該開設更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讓我們了解更多傳統文化。通過參與制作、表演等形式讓我們深入了解更多傳統文化,并對其發揚光大。我希望皮影戲能在我們生活的更多地方出現,永遠傳承下去。”“之前并不了解皮影,通過美院開設的課程讓我了解到了皮影文化并親手制作,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很有益處。”

作者及其作品《西廂記》。 譚小雪 攝
我校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美術館館長吳海廣表示,此次將皮影表演引進校園,不僅為本校藝術專業學生打開創作新思路,也旨在讓其他在校學生及更廣泛的社會群體近距離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學校希望通過開展此類公益性文化活動,加強對民族特色文化的普及,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全民美育事業的發展。
(審核:楊濤 編輯:莫詩茵 來源:黨委學生工作部 上傳:蔡趙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