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第十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暨2023年湖北省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圓滿落下帷幕。經過激烈角逐,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趙玉鳳老師脫穎而出,榮獲成人組一等獎。

趙玉鳳老師在科普大賽上榮獲一等獎。 資源與環境學院 供圖
本次大賽以“熱愛科學 崇尚科學”為主題,三十名優秀的參賽選手同臺競技,呈現出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盛宴。大賽上,趙玉鳳老師以“銀到菌除”為題作了精彩的講解,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這個選題的靈感,來源于課堂。”趙玉鳳老師說。在環境工程學的課堂上,趙玉鳳老師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借由眾所周知的神舟十三號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神舟十三號乘組在長達183天的太空旅行中,如何保障飲用水的供應?產生的廢水又是如何處理的?”同學們對這個問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由此展開激烈的討論。正值科普講解大賽備賽期間,趙玉鳳老師感受到同學們的熱情,因此受到啟發,確定了要講解的主題——“銀到菌除”。
通過生動的講解,趙玉鳳老師向觀眾們揭開了太空水質保證的謎底——在空間站水處理系統中,通過定量地向水中添加銀離子,可有效抑制再生水在后期存儲過程中滋生微生物,從而保證水質。看似微小的銀離子,它的殺菌能力卻是不容小覷的,可以在數分鐘內殺死650種細菌,以此達到水清潔的目的。“從日常生活到大國重器,奇妙的科學無處不在。”趙玉鳳老師表示參加大賽的初衷便是希望能以科普的方式,提高全社會對科學發展的興趣,推動全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良好氛圍形成,讓基本的科學理論指導人們的生活。

趙玉鳳老師在大賽上進行科普講解。 資源與環境學院 供圖
“分清科和普,體味講和解。”趙玉鳳老師用這樣一句簡短話語概括了她在大賽中的收獲。在她看來,科普應與大眾保持同頻,在關注內容的深度和難度的基礎上,要用簡單明了的話語、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說明復雜深奧的科學原理與概念,使之便于被大眾理解吸收。
同樣,這種“同頻”的表達方式,也體現在趙玉鳳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秉持著“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教學相長”的理念,趙老師十分重視師者講授知識的方式——與學生理解保持同頻,只有同頻共振地完成傳授和接收的過程,才能讓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趙玉鳳老師在講解知識點后常常給學生留下思考時間,再通過提問的方式把控學生的掌握程度。她不斷更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知識落實,讓學生最大程度理解知識,實現師生共同發展。
趙玉鳳老師表示今后還將繼續在科普領域前行,同時以實踐反哺教學,使知識傳播與傳道授業一同進步,教學相長,在這一領域深鉆細研,使成果經驗造福更多公眾。
(審核:楊濤 編輯:莫詩茵 來源:資源與環境學院 上傳:蔡趙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