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實踐宣講團開啟武威實踐第二站,前往古浪縣進行寒假社會實踐調研,宣講團成員馬欣、擺思蕊精彩亮相,為武威市古浪縣第五中學的同學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報告。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8月21日在武威的考察路線,實踐團隊先后前往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古浪縣民族團結進步展廳、干城鄉富民新村、八步沙“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古浪戰役紀念館進行實踐調研,了解學習古浪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及古浪人民不服輸、不畏難的奮斗精神。實踐團隊了解到,古浪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進而推動產業發展、生態保護與紅色教育文化宣傳。
在武威市古浪縣第五中學,宣講團成員擺思蕊、馬欣為該校學生作“新征程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青年行動與思考”理論宣講。

宣講團成員開展理論宣講。
擺思蕊首先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民族工作偉大成就,向同學們說明新時代以來黨如何匯聚起各民族團結奮斗的磅礴偉力。她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以青年視角就如何實現各民族更好交往交流交融進行分析,號召青年學生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尋找答案,將總書記的重要思想學深悟透。
馬欣著眼于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風采,從以宣促學、以賽促思、以踐促行、以美育情四個方面生動講述把握民族工作主線、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民大實踐、民大經驗。
宣講最后,馬欣通過分享校優秀校友王東海學長扎根基層、紅軍西路軍浴血奮戰、阿尼帕媽媽慈母仁心三個故事,深刻闡述新時代好青年的初心使命。

宣講團合影。
宣講過后,在場學生收獲良多,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更為深刻。古浪縣第五中學學生張潔瑩表示:聽完這次講座,我受益匪淺,各民族團結平等互助和諧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更應該為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應當堅持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成為鑄牢中華民族意識的中堅力量。
本次宣講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實踐宣講團自成立以來的首次集體跨省宣講,是宣講團的一次積極嘗試探索。
(圖片來源: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審核:楊濤 編輯:莫詩茵 來源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上傳:蔡趙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