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強學生的歷史縱深觀念,提高學生的傳承創新能力,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于5月21日19時統一組織學生觀看學習由人民網、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教育廳和武漢紡織大學聯合推出的“經緯天下”思政大課。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以“從絲線經緯看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為題,教導鼓舞同學們,要成為有國家情懷有創新能力的新時代青年,持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副院長陶輝以龍年春晚上出圈的節目《年錦》為引,圍繞著“助力千年華服‘青春態’”的主題,向我們講授了傳統服飾與中華文明的發展故事。她強調,中國服飾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是文化自信的時代表征,也蘊含著一代代勤勞智慧中國人的巧思和傳承創新的精神力量。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夏治剛以“打造中國人自己的‘錦襕袈裟’”為題,擺數據、講事實、望前路,對當代青年接續推動紡織事業發展寄予殷切期待。他希望,新時代青年努力汲取知識,立足于社會需求,勇于創新挑戰,勇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讓青春在服務人民的美好生活中綻放出耀眼的青春光芒。

學生觀看圖片 法學院供圖
專家們講述了一代代中國人傳承與創新紡織技藝的艱辛歷程,真摯而有力的話語使同學們受到很大的觸動和啟發。法學院組織學生共同學習這節思政大課,帶領同學們一起增強對中國傳統紡織技藝的文化自信,鼓勵同學們在學習工作中注重加強自主創新意識,寄予了同學們發展成為國家需要的專業性創新性人才的殷切期望。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汲取奮進力量,堅定走好新征程。
(審核:楊濤 編輯:彭鈺涵 來源:法學院 上傳:蔡趙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