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澤林,藥學院 2018級 藥學專業  男,漢族,1998年10月15日出生,共青團員 2019年 國家獎學金 2019年 優秀學生獎學金一等獎 2019年 社會工作獎學金 2019年 優秀共青團員
天之道在于“剛健”,人想克服怠惰,避免禍亂,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就要像天體運行那樣強勁不息,永不休止。關澤林也一直秉承著這樣的信念,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行路難 “千萬不要否定自己,一定不要否定自己!”雖然與關澤林只見過兩面,但他還是如此懇切地對筆者說道。他就是這樣一個人:處處為別人著想,成熟穩重。 在大一的時候,關澤林在班助的引導和鼓勵下,選擇競選班長。當時他和其他班長一樣,經歷過在班級群里發通知無人回應的尷尬場面,也體驗過自己認真工作不被認可的暗淡時光。關澤林一開始時也很難受,但到后來他發現,這是很普遍的現象。畢竟在大學,每個人都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忙。既改變不了現狀,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現在,他全心全意地為班級付出,認真工作。他相信,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白浪費,只要付出了,多多少少都會有結果。 任何事情的開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關澤林也在一次次地磨礪中成長。在參加社團面試的時候,他也會緊張;在工作中出現了差錯的時候,他也會自責;在壓力大的時候,他也會情緒低落。不過,正是經歷了這些挫折,關澤林才得以成長,懂得了反思自己。他不會去急著否定自己,而是思考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哪里,如果自己做得不如別人好,有差距就努力去超越。 如今,關澤林同時擔任班長和團副,再加上學業的難度加大,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但他仍然在堅持,他說:“人活著就會有壓力,硬著頭皮往前走,該做什么,就一定要認真去做,會有好的結果在等你的。”李白的詩中也曾提到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無論人生的道路有多艱難,相信總有一天會等到乘風破浪的機會。 年少正得路 一年前,剛剛步入校園的關澤林很迷茫,當時學長給他的建議就是不斷地去嘗試。如今,他也用這句話勉勵學弟學妹們:“如果你感覺到迷茫,那就去不斷地嘗試,直到嘗試出適合自己的位置。” 關澤林無時無刻不在嘗試:希望自己以后從事科研事業,就加入了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室;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充實,就加入了曙光支教團;希望自己更優秀,就競選了團副。他仿佛把“逼自己一把”當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條。然而他想要的還不止這些,“我打算在下一年里當班助。”他堅定地說。在關澤林看來,只顧學習太單調了,每天去充實自己,不讓自己內心空虛,才能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到自己。 于關澤林而言,大學是他最美好的時光,它給予他激情,他就去執著地拼搏追求。對每個人來說,大學這四年是人生旅途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階段,把握好在大學的時光,人生中才不會留有遺憾。關澤林也一直在大學中不斷地摸索,他不希望他的人生留有遺憾,他一直在堅持,這份執著不是不滿足,只是不想自己錯過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 云開見月明 最初,關澤林秉承著到大城市發展自我的初心來到武漢。當飛機降落到這片陌生而充滿未知的土地,關澤林開啟了人生新篇章。不同于九月已入秋降溫的家鄉山西,持續燥熱的天氣是他對于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初來乍到的新鮮感淡去之后,隨之而來的是迷茫。如辛波斯卡所言:“我們通曉地球到星辰的廣袤空間,卻在地面到頭骨之間迷失方向。”有時迷茫甚至成為了一種群體現象。其實,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迷茫攫住,不去尋找出路。 關澤林通過規劃未來發展的方式來驅散心中迷茫。他認為,藥學專業考研之后個人能得到更好發展,并且在實驗室做科研實驗也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因而他計劃在大三時開啟自己的考研之路,在藥學這條道路上復前行,他希望能有機會回北方發展。現在,他加入了實驗室,通過協助學長學姐做實驗慢慢積累實驗技能,同時他正在尋找感興趣的實驗方向,計劃日后向老師爭取課題。當提到如何看待這種忙碌的生活狀態時,關澤林認真地回答:“有事比閑著好。”如今大二的關澤林以大一軌跡和狀態為參照,做出新的選擇,調整對于未來的規劃。曾經的部分迷茫與疑問,已經得出了帶有個人烙印的答案。透過迷茫狀態,可以看出一位少年對未來的思考,這種迷茫又何嘗不是一種巨大收獲呢? 高山安可仰 關澤林認為對于大學生而言學習是本職工作。在學好自己專業的基礎上,做好學生工作,才會是錦上添花。 大學知識讓關澤林受益匪淺,收獲頗多。深感其重要性,為了學懂知識、聽懂課,關澤林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多做題,遇到不會的題目首先要經過自己反復思考,再請教同學,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再去問老師。同時,他提到應高度重視課后練習題,因為其與考試方向一致。在關澤林看來,在學習方面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同樣適用于人際交往和學生工作。 在關澤林求學路上對其幫助最大的不僅是自我,還有榜樣。 法捷耶夫曾這樣描述榜樣的力量:“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勵,就愈會發出強烈的光輝。”而他這句話在關澤林身上得到了印證。關澤林對于自己的班助印象極為深刻,班助的優秀與閃光給了他前進的目標和動力。“遇到優秀的人,自己也想變得和他一樣優秀。”這個念頭在關澤林心中生根發芽,催促他成長。關澤林堅定地說:“他做得到,我想我也可以。”于是,關澤林向榜樣看齊,他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努力做好學生工作。以榜樣的發展路徑為自己所參考,在減少迷茫的同時也吸取經驗。 歌德曾言:“沒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試過以后才知道。”曾經有人質疑:一位學生究竟能不能兼顧學業與學生工作,或許將來也會有人持有同樣的質疑。但,關澤林沒有讓他人的質疑成為束縛自己前行的桎梏,他一步一步向著自己描繪的理想藍圖前行。其實人能做到的,比想象中的更多,不要給自己充滿未知的精彩人生過早下定論。不去嘗試,不逼自己一把,一直原地踏步的旅者怎么能看見不一樣的景致呢?
(來源:COSA雜志社國獎專刊《行與至》 編輯:黃澳格 李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