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 經濟學院 2017級 金融工程專業 女,滿族,1999年10月出生,共青團員 2019年9月優秀學生獎學金 2019年5月湖北省第十二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校級二等獎 2018年12月中南民族大學“我愛我家”民族團結海報設計大賽二等獎 稍短的側發,扎著馬尾,腳步輕快。“好颯一姑娘!”這是胡玥留給筆者的第一印象。 身處迷途,敢于選擇 不像是來了一個大學,倒像是找了個地方隱居——這就是胡玥對民大的最初印象。2017年9月,胡玥考入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專業。談及原專業時,她直率地說:“我感覺自己不太擅長實驗,也很難對它產生興趣,或許自己并不適合這個專業吧。”于是,她選擇轉入經濟學院金融工程專業學習。 轉入經濟學院后的第一節課,她提前一個小時來到了教室。胡玥本以為能順利搶到教室的第一排座位,卻未曾料想到教室前三排早已座無虛席。自那以后,她更新了對大學學習的認識。她開始學會提前更長時間去找一個前排的位置,珍惜課上的每一分鐘,課后主動消化吸收老師上課傳授的知識。胡玥回憶說:“在大二補專業課需要花費很多精力,自己想做得很好的話要比別人更努力,記得當時自己晚上都是十點多才回宿舍的。”成功不會虧待每一個付出的人,在嚴格的自律和不懈的堅持下,她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大部分學生在從高中剛邁入大學時都會經歷一段迷茫期,胡玥也不外如是。但帶領她走出迷茫期的契機,卻是因為當時身體狀態不佳,于是決定加強體育運動,慢慢地就朝著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狀態去發展了,在這種過程中很多東西也就撿拾起來了。對于胡玥來說,這次的調整更像一個巧合,運動提高了自己的自律性,磨煉了自己的韌性,幫助她撥開云霧,走向正確的道路。 因為熱愛,所以執著 嘗試,是尋找方向最好的方法。大二剛開學,胡玥和舍友了解到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踴躍的參加,但是由于經驗不足,選題不夠精準,沒有達到立項標準,而無法展開。正所謂“來而不可失者時,蹈而不可失者機也”,胡玥沒有放棄,找到有經驗的學長又一起參加了大學生挑戰杯比賽。漫漫長路,她絕不是踽踽獨行,三五好友,導師結伴,她并不孤單。在每一次實地調查中,她都積極與老師同學溝通、學習經驗。在團隊中,她從一個旁觀者慢慢地變成了參與者,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團隊合作,與成員磨合,慢慢地成為了團隊的主力。胡玥笑著說:“在把論文提交給校級之前,我們對論文進行了反復多次深入細致的修改,填補了邏輯上的斷層,轉眼就到了最后提交的時刻,學長們因為備戰考研,最后核實的工作就落在了我和舍友的身上。我們兩個人搬著凳子坐在電腦前,逐字逐句的校對核驗,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到最后,我看電腦屏幕的眼睛都有點花了。” 上天永遠不會辜負一個努力的人,挑戰杯比賽結束了,胡玥也收獲了她應有的優秀成績。當談及團隊競賽中最需要哪種素質時,她認為邏輯是最重要的,“當時答辯的時候老師提意見最多的就是論文的邏輯性差,故而論文框架一定要立好,像大創如果不做創業項目基本也是寫論文,所以邏輯一定要好。”她還表示,立項眼光要獨到,項目才能出彩,團隊才能拔得頭籌。 在大學期間,有很多時間可以自主安排支配。因此,胡玥在完成學業之余,也參加了黨宣記者團。她說:“在那里,我認識了我的師傅,也帶了自己的徒弟,和同屆的朋友相處地很愉快,一起討論文章,一起修改文章,相互推薦喜歡的作品,而這些記錄都留存在了學校官網的專欄里。在研討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的文學素養得到了較大提升。” 除了在黨宣記者團與同道好友一起談論文學,她還參加了一些寫作、海報設計方面的比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競賽方面,興趣的引入和自我能力的施展、發揮都帶給了胡玥更多的認同感和自信。 似貓性情,淺淡生活 胡玥是一個愛貓的女孩,也是一個像貓的女孩,對于友情,她更喜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狀態。老友與胡玥隔了半個地球,有著十二小時的時差,她依舊會把自己寫的東西讀給好友聽,偶爾讀著讀著,她就哽咽了。胡玥感慨道:“感覺隔了這半個地球的距離,依舊有一個人懂自己,這會讓自己很舒服。”她就是這樣一個女孩,有著淺淡的脾性,用平靜的心態過著規律的生活。在她看來,生活不需要太強的功利心,學習和競賽都是由興趣出發,才保持了她長久的熱情。 就在這平淡如白水的生活中,兩年轉瞬即逝。現在的她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節奏,以自己的方式把握人生。安貝托·艾科曾道:“我們不會停止閱讀小說,因為正是在那些足夠的故事中,我們試圖找到賦予生命意義的普遍法則。我們終生都在尋找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為何而生,為何而活。” 會仰望星空,也能腳踏實地,讓自己的生命緩緩綻放,這就是胡玥。 (來源:COSA雜志社國獎專刊《行與至》 編輯:張自尊 朱芷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