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耀,計算機科學學院 2017 級 軟件工程實驗班學生 男,漢族,1999 年 7 月出生,共青團員 2019 年 優秀學生獎學金二等獎 2019 年 4 月 代表計算機科學學院軟件工程實驗班參加第八屆“ROBOWORK 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暨國際公開賽”榮獲機器人體操團體賽國家一等獎
如沐清風,如浴暖陽,侯耀人如其名,優異的成績“耀”眼,人格魅力亦是使他在人群中發光發亮的寶藏。第一次見到侯耀,富有親和力是對他的第一印象。這名來自計算機科學學院的大三學生,勇于嘗試不同的生活,用豐富的人生經歷去闡述生命。他以開朗的性格、有趣的回答,帶我們走進他的精彩生活。 “大學生活的精彩,就在于不斷的挑戰。” 初入大學,侯耀就充滿了自信,毫不迷茫地開始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大學生活。他通過了層層選拔,最終進入了軟件工程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實驗班的課程大部分用英語講課,教材和PPT基本都是英文,這反而激發了他的學習勁頭:沉浸單詞海,牢記理論理解需要的單詞、充分利用周末時間參加雅思培訓。大一上學期結束時,他取得了雅思首考6.5的好成績。他早已把學英語作為習慣,很久之前,字幕就已經不是他看英文電影的“必需品”了。 步入大二后,課業越來越重,還要跟著導師做項目,每天幾乎都要忙到晚上十二點才能離開實驗室,早上七點又回到那里,但他一直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始終相信麻煩總會過去。“計算機有一個術語叫‘并行’,就是任務要切分。把分好的任務來回換著做,可以提升效率。” 在面對學業和競賽的雙重壓力時,侯耀會把事情“混著做”。“很多事情就是要花時間好好完成的,跟提升效率沒有太大關系。單純的完成一個任務再去完成下一個,人會很累,結果也不會稱心如意。把多項任務混合完成,能保持新鮮感,也更有進度的安排。”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時間保持嚴謹的態度,這大概就是他如此優秀的原因。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侯耀從未放棄過對新技術與熱門技術的學習。軟件工程專業的他在面對軟件硬件結合的機器人時,需要自己再補一些硬件方面的知識。今年,他通過學習成功入選機器人隊,代表軟件工程實驗班參加了在廣東韶關舉行的“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暨國際公開賽”。說到比賽時遇到的困難,他雖回憶起了當時的局促不安,卻也依然帶著淡淡的笑容。在一次調試機器人后,大家都忽視了廣東四月的潮濕天氣,忘記將機器人收回箱子導致受潮;再加上開賽之前的幾天,比賽場館內進行了清潔,完全不透風的場館地板很難干透,地面又濕又滑,時不時還會出現巴掌大的蜘蛛。沒有考慮到天氣因素,為賽前準備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也給隊伍里每一位成員帶來了預料之外的挑戰。機器人有使用限度,不能頻繁調試,他只能和隊友們不斷地反復計算數據,試到沒有問題了再去操作。 即使有充分的準備和堅定的信心,他還是缺了一點好運。在比賽前一天的彩排時,機器人還是出現了故障,所有隊員都特別緊張慌亂。而侯耀知道,唯一的出路就是抓緊時間修理。漫長的修理從白天一直持續到夜晚,卻突然遇上場館斷電!場內所有的隊伍都在打手電筒照明來調試,他們也是在趕工直到凌晨三點,此時負責接送選手的大巴早已離開。這個過程中,侯耀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二天的比賽中,他的團隊榮獲機器人體操團體賽國家一等獎的榮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是侯耀在那次比賽的最大收獲,每個人默契的配合都是比賽結果的印證。那次經歷也教會了他,細心認真、考慮周全才能善始善終。 不怕艱苦,支教有方 “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實驗班安排了不少口語課,在與外教的交流中,他十分好奇:外教是美國人,卻不遠萬里到中國來教授英語,究竟是為了什么呢?侯耀漸漸萌生了出國接觸更大的世界、體驗不同文化的想法。他和同學一拍即合,在寒假期間報名成為了一名國際志愿者,來到斯里蘭卡支教。 可是,支教的生活并不像出國旅游那么輕松愜意,做志愿工作更是不能抱著享受生活的心態。斯里蘭卡條件相對艱苦,而且本地的語言并非英語,很多當地人都是到了十五六歲才開始接觸英語。班級里的孩子年紀都很小,理解英語很困難,更不用說學習中文。侯耀和同組人只好臨時改變方案,先從簡單的英文單詞開始教。他通常用動畫、圖畫、手勢來給孩子們上課,他知道這樣最能吸引調皮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們對中國的好奇和向往,讓他從心底感到溫暖。在斯里蘭卡的火車站,他碰到一位當地人熱情地和他打招呼,對他說:“我很喜歡中國,我想去上海!”同樣,侯耀對斯里蘭卡的喜愛也是難以掩飾,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從他閃光的眼神和溫柔的表情中就可見一斑。 “想過環游世界嗎?”聽到這個問題,侯耀笑著回答說,自己確實有過這種想法,不過目前還是以學業為重。“可能按照自己這個趨勢,以后能繞著地球飛一圈吧。” 交流牛津,不忘本心 除了對自己入選交流項目感到意外,侯耀感受更多的是驚喜和幸運。能夠利用寒暑假的時間來充實自己的生活、豐富自己的經歷,這令侯耀更加珍惜交流的機會。早起跑步,看看清晨的牛津,感受英倫晨曦。在牛津的學習,給他感觸最深的是老師的上課方式。國外的小班授課,更傾向于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其實對我算是一個挑戰,因為我本人其實并不是那種會在公共場合隨意表達自己看法的人。”侯耀坦言,他會擔心自己的意見顯得偏激,所以在說話之前總會考慮很多,可是往往在考慮的時候同學就已經把想說的說完了。但是,認識了不同的人、運用了不同的學習方式,這種新鮮感也被侯耀帶回了國,融入到了自己在民大的學習生活。他得到了鍛煉,在外教課的“六對六”話題辯論上也變得更加游刃有余。 問起在國外曾經遇到過什么麻煩的事情時,侯耀說,他也遇到過歧視黃種人的現象。他的調節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視角。“偏見有時候其實是在于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只要自信滿滿,敢于表達自己,歧視問題往往就迎刃而解了。”不要被自己的自卑感束縛,敞開心扉,就會收獲感動。 了解到有很多學弟學妹也有出國留學的打算,侯耀給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嘗試一下這種交流的項目,發現真正適合自己了再下決定。”一旦做好決定就不后悔,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日常學習的績點更不能馬虎,不要有僥幸心理。這些是侯耀最提倡的,也是我們最應當具備的優良品質。 就算已經是同學眼中的“考神”,侯耀也不可避免的會有迷茫、頹廢的時候。對他而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就像一面鏡子,給了他很多警示。他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去代入那種喪模式,不要像主人公一樣卑微到塵埃里。侯耀在心情低落惆悵的時候,會很喜歡一個人出去走一走。他說,對自己的情緒誠實,才是不壓抑的法寶。合理的調節,勇敢的面對,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過喜歡的生活。“耳機里的低音再沉重也不能讓你腳踏實地,做一些別人不以為意卻意義非凡的事。” “我對學弟學妹的忠告應該就是,別被別人隨意影響,更別在大學生活里丟了自己。”莫作曇花一現,勿失勿忘。興趣至上,熱愛未滿,愿前路寬敞,你我皆有光。
(來源:COSA雜志社國獎專刊《行與至》 編輯:冷竹玉 肖朵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