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曉羽 音樂舞蹈學院 2018級 音樂學專業 女,漢族,2000年8月出生,共青團員 2018年12月 在第五屆“長江鋼琴杯”青少年音樂比賽中,榮獲乙組四手聯彈B組一等獎 2019年6月 在2019“肖邦紀念獎”香港-國際鋼琴公開賽武漢賽區選拔賽中獲得自由選曲青年組一等獎
在希望的長河里,人需要的是一盞燈塔,知道怎么挽回失去東西的光明,驅走潛伏的惡魔。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屬于自己的燈塔,那是離月亮最近的地方。彭曉羽,是音樂舞蹈學院2018級音樂學專業的學生,音樂便是彭曉羽的光亮。彭曉羽腳踏實地,認真自信,她將學習與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化作滿天繁星,通過不斷地努力,讓自己變得閃閃發光。 彭曉羽的伯樂是她的音樂老師。音樂老師盡職盡責,每天很早就到教室授課,有時候甚至陪練一整天。起初,她只是單純想著不能讓老師失望,但看到老師耐心教導的樣子,看到老師堅持的背影,彭曉羽就覺得自己辜負了老師的期望,她開始逐漸轉變心態。后來,每上完一節課,她都會反復練習,為下一次的課程做準備。她說:“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個從來沒接觸過的曲子,當時我心情很煩躁,感覺很難堅持下去的時候,老師不斷地給我鼓勵和信心。”對她來說,音樂老師更像她的朋友,老師知道她的喜悅,體諒她的難處,陪伴她在鋼琴的黑白鍵上翻山越嶺。 俗言道:成功絕對不是偶然,它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永不服輸的精神。可以想象,在每個獎項的幕后,都可以看見有一個女孩,一架鋼琴,汗水浸潤了每個琴鍵,一串串清揚悅耳的音符正跳動著希望的光輝。因為老師,彭曉羽成為了一個用心、耐心且執著的人。不開頭則已,若是絕對開始,便堅持至結束。 此刻間最美不過一攏長發,一副眼鏡,一張笑呵呵的臉,一種如云的瀟灑。藝術絕非只需要靈感、需要浪漫,更需要堅毅的品格和夜以繼日沉潛的決心。她擁有浪漫的天性,卻也以不疾不徐的姿態認認真真地生活。可以說,鋼琴練習是枯燥的,動作不斷地重復,曲譜不斷地翻閱,但她始終一如既往地堅持,“我每天6點50起來練琴,經常在琴房里呆一整天,出去玩的時間很少。”參加比賽時,她也會緊張,但是那些高臺,是她的努力一步一步筑成的,那些光亮,也是她對舞臺虔誠而獲得的饋贈。她的每一份成績背后都有一份堅持,通往夢想的路上即使有黑暗,她也勇往直前,永不退縮。 在彭曉羽追逐音樂夢的路上,家人是她最堅強的后盾。她說:“家人從來不強求我必須獲得什么成就,不會給我壓力,只是讓我自然而然地一路向前。”她的朋友圈里關于家人的內容有很多,她和爺爺奶奶可愛互動,和爸爸媽媽相愛相殺。她時而可愛,時而溫暖,時而調皮,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她養成了自然、開朗的性格,為她的人生繪出了絢爛的底色。 “未來”是一個說很遠但又很近的詞,但她坦然面對。她不清楚自己未來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從前,她覺得音樂只是愛好,畢業之后她大概會從事一些專業之外的工作。但音樂給了她溫暖,給了她慰藉,點亮了她的人生。她開始熱愛音樂,并決定要在音樂的這條道路上一直前行。在這條路上,她付出了很多,努力過,勇敢過,奔跑過,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她永不會止步,會一直在這條道路上,以優雅的姿態摸爬滾打,從不止步,不斷奔跑,不斷驕傲。
(來源:COSA雜志社國獎專刊《行與至》 編輯:吳銳 李思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