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靖淇管理學院 2016級 會計學專業 男,回族,1997年6月出生,共青團員 2016年到2018年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 2017、2018年度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中國賽區三等獎 2019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 第四屆“東方財富杯”全國大學生金融精英挑戰賽三等獎 初冬午后,落葉,暖陽。南湖園總能安撫焦躁的學子。蘇靖淇靜坐其中,與金黃的落葉相襯,畫面格外和諧。落葉聲簌簌,與他的聲音交織,這是蘇靖淇生活里難得的閑暇。 忠于心,精于勤 初入大學時,蘇靖淇抱著“普通學生”的心態,隨波逐流,直到參加辯論隊才改變這一切。辯論隊鍛煉了他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辯論隊中眾多優秀的學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蘇靖淇。原來大學生活可以這樣有趣,可以如此有意義,不是整天無所事事,不是“60分萬歲”,而是與伙伴一起,向著未來進發。 第一年,在辯論隊隊長的影響下,蘇靖淇學習很刻苦,辯論隊和學生會的經歷提升了他的綜合素質能力測評,他也在這種努力與進步之下獲得了獎學金。自信,逐漸在他的心里扎根。自信源于能力,能力又在自信中增長。“當能力不足時,你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配得上更遠的目標。” 蘇靖淇如是說。不斷地進步,是成功的重要一環。人仿佛一輛老式火車,最開始運作起來是比較困難的,然而一旦動起來,慣性就會督促自己加速。蘇靖淇無疑是幸運的,他在優秀學長學姐的幫助下獲得了較大的初速度,又不斷自我加速,最終抵達了成功的終點站。 “確定目標,懂得舍棄。”人的能力總歸有限,很多時候會遇到難以兩全的事情,當斷則斷,兩害相擇取其輕。這是蘇靖淇一貫的觀點,哪怕抉擇失誤,也要好過舉棋不定。做真正的自己,追尋內心最渴望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起平地,逐星辰 “民大是‘雙非’,或許在考研上會遇到一些障礙,但從來沒有學生因此被限制發展的高度,我很感謝學校全力以赴給學生提供平臺。”高中時,他在學校里并不算成績優異的學生。初到民大時,他沉穩,并不像有些學生高談闊論,夸贊著自己過去的輝煌,埋怨著因教學方式的不適應而下滑的成績。實力代表一切,“與其說著自己過去有多優秀,不如現在就證明自己有多優秀。”從大一的隨波逐流,到從學姐身上確立自己的目標,繼而成為同屆學生里的佼佼者,他從不曾停留在原地,更沒有沉浸在過往,始終在實現目標的路上前行。 “我從來不熬夜,在我看來,熬夜的低效學習并不如精神飽滿后的高效學習。” 蘇靖淇的風格,看似“佛系”,卻井井有條地安排好了自己的所有時間,跟著心走,讓自己與成功并肩前行。 “學習與生活其實是有必要分開的。”很多同學會因為和舍友生活學習節奏上的不吻合,形成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而蘇靖淇對待這些問題的態度卻相當隨和,也正如他本人給人的第一感覺,平和得像初冬的一縷陽光。“每個人學習和生活的方式都不一樣,你無法強迫舍友在你學習的時候就與你一起學習,當你想學習而宿舍環境卻不允許時,完全可以去圖書館,當你學累了還是可以回到宿舍,和舍友一起打會兒游戲。”在這個困擾不少人的問題上,蘇靖淇用自己平和的心境與堅定的學習態度巧妙地把兩難轉化為雙贏。看似把學習和生活分開,實際上他是沒有去用權衡孰重孰輕的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而是聽從自己的內心,認真且理智地對待著這兩件事情。 “競賽?把每一次競賽當成一次磨煉就好。”在蘇靖淇看來,競賽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成績上的收獲,友誼、能力、經驗、教訓和反思,這些才是競賽真正的內核所在,當真正懂得這些時,美好就近在咫尺。“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當你放慢腳步觀察時,你會發現,真正的能人早已隱于市!而他們,一直都在隨心而動。”蘇靖淇的一番話,讓人感悟良多。 與卿知,攜卿進 “我真的很感激我的女朋友。” 在之后的采訪中他反復且堅定地強調著這句話,終于讓人明白這并不是他一味的自謙,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激。蘇靖淇與后來成為他女友的學姐在辯論隊相遇相識,兩人在工作中漸漸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可以說,學姐的出現,讓大一時隨波逐流的蘇靖淇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即和她在一起。“因為發現學姐真的很優秀,我開始感嘆居然有這么一個優秀的人在身邊。”為了達到她的高度,能坦然從容地站在她的身邊,抑或是超越她,成為一個讓她敬佩的人,蘇靖淇默默努力著。這件事是他大學最自豪的事情之一。雖然簡單,卻美好得難以想象。盡管,最后蘇靖淇還是與學姐分別,但他已然心滿意足。有的時候生命里出現一些人,陪你走完短暫的一程,但他們給你的影響卻是無法磨滅的,在彼此的互相作用下,才有可能成就當下的人生。 每一個高光時刻有多絢爛,其周圍的陰影就有多孤寂。在每個他人不曾起舞的日子里,蘇靖淇都在努力地發著自己的光,或明或暗,但從未熄滅。人們似乎只關心結果,蘇靖淇卻珍惜過程,他在前進的路途上或許曾遇到過許多困難與低谷,但只有珍視那些困難、磨煉,才凝造成如今淡然從容的他。 (來源:COSA雜志社國獎專刊《行與至》 編輯:謝詩意 李昕玥)
invisi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