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姝璇

(圖片:公共管理學院學生標兵候選人馬寧)
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9級學生標兵候選人馬寧,中共黨員,曾榮獲國家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導生、大學生創新標兵等榮譽,保研至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立志于黨的建設研究。
大學三年以來,馬寧始終推進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從武漢地攤經濟、家鄉懷藥發展到老舊小區改造,從四省社區積分制到民間陰婚調查,她深知“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重要性,珍惜每一次實踐機會,用自己的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其中,馬寧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建立評價體系,對家鄉焦作市的老舊小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立信任網絡、采取積分制治理等改進建議,并將研究問題擴展到更大的社會基層治理中,從特殊性窺見其中的一般性規律,結合專業領域,學習運用社會資本理論、治理與善治理論和自主治理理論等實用性理論,作出了很多有益性探索。
馬寧認為“要做到知行合一,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不是一句空話,更要有這個實力,這是我努力的意義所在。”在理論知識累積的同時也十分注重核心實力的提升,拒絕“假大空”和“萬金油”,而是希望為社會提出切實有用的解決方案與改善措施,關于“我們的四年”,這是馬寧的答案。

(圖片:公共管理學院學生標兵候選人馬寧)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馬寧在談到一次社會調研經歷時說,“項目選題為空心村,當時通過老師、同學以及網絡得知,不同地區的鄉村發展有著云泥之別,這巨大的差異讓我不禁想起一句話——努力學習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幫助家鄉擺脫貧困——那一瞬間,我仿佛有了一種信念感,迫切想要用自己的知識回饋大地,回饋家鄉?!痹谀且淮握{研之后,馬寧撰寫了《疫情后期地攤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城市衛生治理相關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武漢市江漢區為例》、《懷藥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內生動力增長路徑研究——基于溫縣鐵棍山藥種植區的實證調研》、《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老舊小區改造效果評價——以焦作市七四四七小區為例》、《城鄉社區治理中積分制技術運用路徑分析——基于四省十個社區(村)的調查》等調研報告,累積已有十二萬余字,一次次的田野調查讓她有機會接觸學校生活以外的社會基層,逐步建立起身為一名黨員的社會責任感,也是在這樣的探索之中,她逐漸明晰了自己所將深耕的方向,在眾多高校中毅然選擇了湖南大學,從事黨的建設研究。

(圖片:公共管理學院學生標兵候選人馬寧)
卸下標簽,迎向未來。大學生涯即將落下帷幕,回首這三年,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面對人生新的十字路口,馬寧以“卸下標簽”這四個字來告誡自己,在她看來,人的標簽是由外界來認定的,當卸下所有的標簽,你才真正還原到了最初始、最本質的自己。“放下曾經的榮譽,讓心歸零,不斷挑戰自己,在時代的洪流中書寫更加精彩的人生!”這是她對青年一代的號召,更是她的新時代使命任務。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讓學問走出書齋。面對即將進入湖南大學深造的未來,馬寧目光堅定道:“在新的階段我將不斷挑戰自己,繼續我的奮斗路程,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讓更多理論知識落到實處,在實踐中學真知,筑牢信念根基,肩負起時代的重任!”
(編輯:于欣 桑藝 審核:劉紅娟 上傳:易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