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學校在學術交流中心召開科研工作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題工作會議。校長李金林、副校長段超,相關部門負責人、各學院院長和科研副院長參加會議。會議由段超主持。
會上,科學研究發展院院長覃瑞匯報了學校2022年科研工作情況和2023年科研重點工作。副院長皮鑫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了推進學校科研事業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報告。
段超指出,此次會議是貫徹落實國家民委對學校科研事業改革發展要求的務實會,就如何推進學校科研事業改革發展與轉型、提升科研工作對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貢獻率,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一是圍繞國家戰略和黨中央工作部署開展科學研究,做好2023年國家社科、自科基金項目的申報工作,提高申報項目質量,力爭取得好成績。二是切實做好國家民委及湖北省的各專項工作任務,各項任務的牽頭單位要列出“時間表”、細化“任務圖”,確保在規定時間高質量完成。三是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統籌推進做好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資政報告撰寫和社會服務等科研重要支撐工作。四是抓好科研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組織和宣傳工作,完善學校、學院、學術團隊三個層級的協同聯動。
李金林對會議作了總結。他指出,2022年,學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但要取得更大成績還要堅持問題導向,正視當前的短板和弱項,積極改進、持續發力。他對下一步科研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要求:一是科研行動上一定要有組織。要圍繞有組織的科研,加強對科研工作的領導。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落到實處,既要實現人文社會科學內部的交叉研究,也要實現文理之間的交叉研究,做到多元研究視角的綜合運用。二是平臺建設上一定要重績效。機構團隊建設必須與成效掛鉤,資源分配必須優化,要向建設好的平臺重點傾斜,破除平均主義思想。三是社會服務上一定要強能力。鼓勵老師們“走出去”,促進校院協同與校外聯動,要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做好社會服務工作,提升學校影響力,提高科研對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貢獻率,推動學校科研事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