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學校首屆“道中華杯”大學生演講比賽決賽在學術交流中心國際廳舉行,來自全校的49名同學分別進行中英文賽道的校級決賽。校黨委書記邊境、副書記白江源、副校長杜冬云,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校團委及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并為獲獎選手頒獎。比賽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線上通過企業微信平臺向全校師生實時直播。
本次演講比賽由學工部主辦,設中文賽道和英文賽道,英文賽道由外語學院承辦。比賽流程分為初賽、復賽和決賽三個環節,來自全校23個學院的一千余名學生參與,歷經各學院的層層選拔,共有49位選手晉級校級決賽。此次演講比賽還吸引了來自越南、印度尼西亞、剛果(金)等國家國際留學生的廣泛參與,他們通過在中國的所見、所思、所感,從中國傳統節日和書法藝術等多個方面,展示他們眼中的中國,講述她們的中國故事。參賽選手以“道中華之美,美中華之道”為主題,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

學校首屆“道中華杯”大學生演講比賽決賽舉行。楊悅 攝
在上午舉行的中文賽道比賽中,24位選手緊扣主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和學習經歷,暢談自己眼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賽現場氣氛熱烈,高潮迭起。選手們情感飽滿,鏗鏘有力的演講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劉桐赫以三星堆為主題,談及文物之美、一代代考古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以及三星堆將中華文明歷史向前推進1500年的非凡意義;在預科教育學院陳信的演講中,我們從漢字的一撇一捺里感受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堅定了我們作為華夏子孫心中共同的信仰;越南籍留學生潘氏紅絨以“中華茶藝”為題,闡述了中國茶之雅;其余選手或結合自身專業講述中醫藥文化傳承中的中華之美;或借曾侯乙編鐘展現中華兒女應有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或以蜀錦護臂“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回望精絕古國和古代漢王朝之間的交流過往,展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呼喚。


中文賽道比賽中,選手們同臺競技。楊悅 攝
在下午舉行的英文賽道決賽中,25位選手用流利的英語向觀眾們描繪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有古老的藝術…外語學院的陳曉同,從哲學發展延伸到中華歷史文化;生命科學學院的阿迪思身著蒙古族服飾,用一首家鄉的蒙古族歌曲,演繹中華之美;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的馬慶慶講述了茶文化,帶我們領略源遠流長的傳統茶道;剛果(金)留學生魯安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題,詮釋了入鄉隨俗之妙,向觀眾們展示了外國友人視角的漢服之美。
比賽結束后的點評環節中,評委老師對選手的精心準備和精彩表現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中文賽道的選手以獨特視角和語言之美講述道不盡的中華之美,英文賽道選手用一種更加國際化的方式去傳播中華文化,留學生們通過他們的“國際視角”演繹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通過此次演講比賽,全校師生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立場更加堅定;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時也為選拔優秀選手參加國家民委舉辦的首屆“道中華杯”民族(地區)院校大學生演講比賽總決賽奠定了良好基礎。


英文賽道比賽中,選手們各展風采。楊悅 攝
經過精彩的角逐,最終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劉桐赫和來自預科教育學院的陳信斬獲中文賽道一等獎,外語學院陳曉同和吳秀禎斬獲英文賽道一等獎。來自經濟學院的冉巾丘和陳燁欣分別獲中英文賽道“最具人氣獎”。同時,根據各學院活動組織開展情況,外語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生物醫院工程學院、藥學院以及國際教育學院獲評“優秀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