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湖北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在我校組織召開《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湖北卷》(以下簡稱《史料匯編·湖北卷》)編纂工作推進會暨專家咨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寧詠出席會議并講話。省編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代表,校領導邊境、李金林、段超及課題組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宗委主任沙玉山主持。

會議現場。 柳斌攝
會議傳達學習了國家民委“三交”史編纂工作有關會議文件精神,向受聘的11位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代表頒發了聘書,總結了前一階段編纂工作的進展情況,對今后編纂工作作出部署。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檔案館、省文旅廳、省社科院負責同志和校黨委書記邊境分別作了講話。

寧詠(左)向專家代表頒發聘書。 柳斌攝
會議要求,要堅持正確方向,始終站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立場上,貫穿“四個共同”的基本觀點,把握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基本方法,把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事實講清楚,“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要把準工作重點,突出“融”的導向,挖掘、整理、甄別和收錄好長江文化、炎帝神農文化、楚文化、三國文化以及武陵民族走廊、萬里茶道、古鹽道、唐崖土司城等文化遺址中蘊涵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既要注重收集傳統經典文獻,又要整理收錄地方性歷史文獻;既要重視域外文獻等新史料的收錄,又要挖掘搜集歷史文獻反映族群大遷徙大碰撞大交融的史料,真正把“人無我有”的特色體現到《史料匯編·湖北卷》編纂中。要發揮專家作用,健全完善專家輔助工作機制,吸收各方面專家的意見建議,全面提升“三交”史編纂工作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
會議明確,要實行編纂工作“月調度”“月報告”制度,倒排工期、壓茬推進,力爭在年底前完成《史料匯編·湖北卷》初稿及送審任務。在全省統戰系統“同心大講堂”開設“三交”史料宣講課程,講好湖北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故事。大力整合文史哲等學術力量,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建設,構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對編纂工作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在社科基金項目申報、職稱評定、評比表彰等方面給予支持,力求通過《史料匯編·湖北卷》的編纂,推出一批成果、成就一批專家、培養一批新人、打造一支好隊伍。
據悉,2022年6月,《史料匯編·湖北卷》編纂工作正式啟動。受湖北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委托,由我校承擔《史料匯編·湖北卷》的編纂工作,副校長段超擔任總課題負責人。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把編纂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聽取工作匯報,作出重要批示。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掛帥的編纂工作領導小組,先后5次專題研究部署,每月調度督辦,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總課題組協調組織了來自湖北大學、湖北民族大學、三峽大學、貴州民族大學、武漢輕工大學、信陽師范大學及湖北各市州博物館、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參與編纂工作,面向全社會征集民間史料,與部分高校、科研機構簽訂了歷史文獻共享協議,一體推進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課題組匯編輯錄史料已逾百萬字,各子課題整理史料均在20萬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