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討青年大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積極推動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11月25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學術交流中心舉行。
湖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愛國,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喻立平,人民網湖北頻道總編輯榮先明,湖北省教育廳思政處副處長文年俠,我校黨委書記邊境、校長李金林、副校長李紅燕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李金林主持。
邊境致歡迎辭。他指出,舉行本次學術研討會是推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精神走深走實的民大行動,是持續優化學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凝聚高質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質增效強大合力的務實之舉。新時代新征程,民族高校要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既要發揮好自身優勢,持續健全學校一體化育人格局,更要強化各方協同聯動,匯聚起人才培養的強大合力。
劉愛國在致辭中指出,在全國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相繼召開、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之際,中南民族大學舉辦本次研討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當代大學生應當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擔時代重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爭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文年俠在致辭中提出,要完整準確領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工作的任務要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出新貢獻。學校要以推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為契機,在服務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領域爭創一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的民大之路,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主旨報告環節由李紅燕主持。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教授,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長駱郁廷教授,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萬美容教授,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佑新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董慧教授,湖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研究院名譽院長、華中科技大學喻立平教授,北京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宇文利教授,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朱喆教授,湖北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趙繼偉教授,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黎海波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進行了主題發言。

大會現場。 馬克思主義學院供圖

與會師生認真聽講。 馬克思主義學院供圖
李紅燕主持會議閉幕式。她充分肯定了與會專家的精彩報告,希望教育工作者們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攜手構建符合時代需求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為全面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作出更大貢獻。
本次研討會由我校主辦,黨委學生工作部、校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及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聯合承辦。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我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學生工作負責人、全校專兼職輔導員及學生代表300余人參加會議。人民網、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荊楚網等10余家媒體對活動進行了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