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我校2023年自立自強論壇暨勤工助學評優評先頒獎典禮在學術交流中心舉辦。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李紅燕,黨委學生工作部相關負責人,各單位勤工負責人,退伍軍人代表等出席。本次論壇特別邀請到歷屆有杰出成就,或在勤工助學以及自立自強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嘉賓作現場分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全校師生、全社會展示“勤以立身,助夢偕行”的勤工風采。
“齊聚南湖岸畔,我們講述自立自強故事、表彰先進典型、弘揚勤工助學精神。”李紅燕表示,從最初的經濟支柱到現在的精神引領,我校勤工助學工作不斷提質,涌現出一批批優秀勤工人,也打造了一支支能力卓越的勤工隊伍。
從報社特約記者到央企員工,再到白手起家創業,我校經濟管理系1994級畢業生韻作平分享了自己的奮斗經歷。出生于小山村的他堅信“知識改變命運”。三十余公里,是從家徒步到校的距離,更是一段走出大山的精神自強之路。成為全村第二個大學生,并沒有讓他躺在“舒適圈”,帶著敢闖敢拼的韌勁,他最終選擇自主創業,成立湖北運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一職,并在2012年與同門師兄共同設立“克勤創新創業獎學金”,鼓勵民大學子保持自立自強的精神底色。

經濟管理系1994級畢業生韻作平作分享 勤工助學指導中心供圖
2022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獲得者、文傳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于寧在本科畢業后毅然從戎、投身基層。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某旅的她,不會忘記那段從普通女孩成長為合格軍人的“蛻變”之路。“ ‘做一名好兵’的信念時刻鞭策我迎難而上。拳法學不會,我就一遍遍重復,成績跟不上,我就一晚晚加練……”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她從“拖后腿”蛻變成“排頭兵”。退伍復學后,于寧響應西部計劃號召,在平均海拔3750米的祖國邊陲續寫青春故事,無悔沖鋒在每一個基層前線。攜“自立自強”之精神,于寧的青春始終與祖國同頻共振。

文傳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于寧作分享 勤工助學指導中心供圖
外語學院作為“勤工助學先進集體”代表匯報了學院2023年勤工助學工作成效。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助管張璐通過參與勤工助學增強了溝通表達能力,在研究生學術論壇上發言,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術素養;生命科學學院班導師助理尹晗協助班導師管理新生班級事務,向新生宣講資助政策,為學弟學妹指點迷津。兩位“十佳自立自強代表人物”獲得者用自身經歷詮釋著“自立自強,奮斗不息”的意義。
嘉賓分享引發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經濟學院2022級本科生沐彥杉說道:“嘉賓們的自強故事讓我很感動。我深刻認識到‘自立自強、自我奮斗’的勤工精神。未來道路上,我會不斷積極進取、勇于嘗試,追逐理想與抱負!”“今天我追‘星’成功了!”退伍軍人代表、公管學院2022級本科生覃斕玢說道,“于寧學姐的事跡是真正的‘退伍不褪色’,我一定要向她學習。”

觀眾認真傾聽 王筱崧攝
論壇尾聲,校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楊濤、副部長劉紅娟和校友韻作平分別為先進集體與十佳自立自強代表人物頒獎。
據悉,我校本年度共評選出“勤工助學先進集體”7個,“自立自強代表人物”10人,“勤工助學優秀學生干部”21人,“勤工助學先進個人”56人。我校也將繼續深入挖掘勤工助學工作內涵,努力使勤工助學工作不斷適應新時代勞動教育和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積極發揮勤工助學育人實效,續寫更加輝煌的助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