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我校師生聚焦全國兩會 熱議新質生產力話題
作者:黨宣 來源:黨委宣傳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工作處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對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深刻闡釋,提出新的要求,在我校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科研優勢、創新優勢,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楊春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引,也為地方、行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中,學院學科專業建設方面要瞄準國家戰略急需與未來產業技術發展前沿,發揮先進計算與智能光電湖北省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通優勢,發揮各民族高層次信息與通信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優勢,發揮學院“創意、創新、創造、創業”人才培養優勢,厚植各民族新質生產力人才土壤,服務黨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
帖軍(計算機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當前,全國上下都在關注和學習兩會精神,深刻感受到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時代偉力。作為高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教書主業、育人主責、師德主體,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在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和科技創新上積聚發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夏永波(數學與統計學院副院長):基礎學科是創新的源泉,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的核心,對于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堅持科研創新,致力于深化數學理論研究,加強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探索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等前沿信息技術中的應用,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提供重要支撐。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鼓勵他們跨學科學習和創新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使他們成為能夠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王立(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是一種創新驅動的先進生產力,是推動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作為民族高校理工科教師,既要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又要堅持“四個面向”,積極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抓住國家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和大力加強理工科建設的契機,加強科研攻關,推動學科專業轉型升級,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既具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又具備強國建設專業本領的創新型人才。
劉新橋(藥學院教授):作為全國樣板支部書記和一名藥學專業教師,我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偉大政黨,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堅持黨建引領,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不斷開拓創新。我們要面向生命健康領域的科技前沿,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基礎研究,突破制約藥物研發和醫藥產業提檔升級的關鍵技術瓶頸,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
汪嵐玢(資源與環境學院資源與環境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讓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信心。作為一名環境專業的研究生,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主動對標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以科技創新為目標,扎實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為解決環境領域“卡脖子”問題和企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努力,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海芊(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作為一名研究生,在自己的科研領域要更加注重原創性和創新性,避免故步自封,將我們的科研成果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理論聯系實際,聚焦未來產業,研究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做好青年學生力所能及的事情。
責編:劉瓊 審核:雷長生 上傳:馮珊珊 發布時間: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