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9日,由IEEE中國聯合會和IEEE光子學會聯合贊助,我校承辦的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第16屆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國際會議(IEE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focomm Technology,ICAIT 2024)在湖北恩施順利召開。
激光與光電子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姚建銓教授,IEEE會士( Fellow)、 OSA 會士、 SPIE 會士、IEEE 光子學協會(Photonics Society)全球主席、南方科技大學沈平教授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深圳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近200名專家學者現場參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共同探討先進信息通信技術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與未來趨勢。
8月17日上午,會議舉行開幕式,我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宋發軍出席。此次會議共主席、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楊春勇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電信學院供圖
宋發軍代表學校對遠道而來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中南民族大學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支持各學科積極融入行業領域發展主流,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研討,他希望我校信息學科的師生通過此次大會能夠進一步拓寬視野,加強與專家學者交流思想,深化友誼,共同探討學術前沿,實現共同發展。沈平教授作為大會主席在開幕式上致辭。他介紹了ICAIT會議的發展歷程和本次會議學術活動安排,對中南民族大學和湖北民族大學提供的會議支持表示誠摯感謝。

大會主旨報告。 電信學院供圖
在大會主旨報告環節,天津大學姚建銓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邵曉鵬教授,IEEE會士、上海大學徐樹公教授分別圍繞“太赫茲通信在低空經濟中的支撐應用”、“未來成像技術:計算成像”以及“6G+AI:從大型語言模型到無線接入網的演變”,結合自身最新研究進展作了主題報告。
此次大會除主旨報告外,還有超70個邀請報告,8個平行分會,1個線上報告單元,1個現場海報展示單元,2個優秀學生論文競賽單元,內容涵蓋光纖通信與網絡,光纖與傳感技術,光無線通信與網絡,微波光子學,光纖激光技術及應用,微納光學器件與傳感,半導體光電器件,通信信號、信息與數據處理,光學成像技術與應用,視覺分析與機器學習,空間通信、導航與跟蹤,信息安全等12個熱門領域,為參會者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寶貴平臺。
此次會議首次設置了“先進信息通信技術支撐民族地區發展”的圓桌研討。姚建銓院士,沈平教授,河北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呂志偉教授等部分參會專家,湖北民族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師生代表參與討論。研討會由楊春勇主持。

科研成果匯報。 電信學院供圖
研討中,湖北民族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孫先波教授從辦學發展現狀、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基于合作共贏的開源辦學思路等多方面報告了湖北民族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與發展情況。湖北民族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錢楷教授報告了學院人才培養與杰普特實驗室建設情況以及科研成果。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倪文軍副教授代表團隊匯報了湖北省創新群體項目實施情況,詳細介紹了跨空海介質光聲通信技術的研究思路和近期科研進展。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青年教師白迪博士代表團隊匯報了城市低空小型無人機精準感知管控系統研究進展。姚建銓院士在了解了2所民族大學信息學科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情況后,介紹了其本人近期研究工作和科研的選題交流,回應了青年學者的科研困惑,鼓勵青年學者要承擔起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的重要使命,并結合所見所聞所感向民族大學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區域社會和經濟管理部門提出了建議。
會上,湖北民族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與中南民族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創建“恩施智能技術產業聯合研究院”,姚建銓院士向兩個學院代表授牌。

姚建銓院士授牌。 電信學院供圖
據悉,ICAIT 會議自2008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發起,已在國內外不同的地點舉辦了16屆。本次ICAIT 2024會議得到了合肥工業大學、廣西大學、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吉林大學、湖北民族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奧克蘭理工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