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國家民委主辦、我校承辦的第七屆國家民委系統科普講解大賽在光谷音樂廳舉行。國家民委共同發展司二級巡視員朱衛東、社會事業處處長沈紅波,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劉義,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方德斌,相關單位負責人,我校及其他兄弟院校師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來自我校與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大連民族大學6所國家民委直屬高校的31名優秀選手,為現場500余名師生及線上25萬余名觀眾帶來了一場科普盛宴。
開幕式上,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劉義致開幕辭。他表示,我校在委黨組的領導下,一直高度重視科普工作,不斷創新科普工作形式,將科普工作融入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民委黨組再次將活動委托給我校承辦,是對我校科普工作的肯定、支持與信任。他指出,舉辦國家民委系統科普講解大賽將有力推動民族地區科普工作,大大激發全委系統參與科學傳播、支持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劉義致辭。 韓鵬攝
“要以國家民委科普大賽為載體,引導各族人民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民族地區創新活力,為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力量。”國家民委共同發展司二級巡視員朱衛東在講話中指出,國家民委始終高度重視科普工作,通過舉辦科普講解大賽、科學實驗展演匯演、科普邊疆行等活動,大力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普人才,提高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

朱衛東致辭。 韓鵬攝
比賽中,選手們各顯神通,圍繞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信息技術、醫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以及人工智能、新材料、物聯網等科技前沿熱點,通過視頻展示、實物演示、互動問答等多種方式,把深奧晦澀的科普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贏得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相信很多人在讀這首詩時都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我們見到的煙幾乎都是白色的,為什么詩人李白見到的煙卻是紫色的呢?”我校參賽選手艾麗菲拉·爾肯江,通過李白的詩句引導觀眾一同探索光學世界進而科普了瑞利散射這一光學現象。當太陽光進入大氣層時,波長較短的紫光會被大氣中的分子和微小顆粒物散射,此時空中就會形成紫煙或紫霞的視覺效果。同時,瑞利散射原理也在大氣污染檢測、交通信號燈等科技領域和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

艾麗菲拉·爾肯江在比賽中。 韓鵬攝
來自西北民族大學的余佳憶用生動的語言為觀眾講解了腦機接口技術在現實中的應用,“腦機接口技術是一種變革性的人機交互技術,其作用機制是繞過外周神經和肌肉,直接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全新的通信與控制通道。這項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人工耳蝸、醫療康復、游戲等領域。”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讓在場觀眾直觀地感受到這一技術的魅力。

余佳憶在比賽中。 韓鵬攝
此次大賽邀請了來自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發起人、科技部人才與科普司原二級巡視員邱成利,中國科普時報社社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尹傳紅,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特聘專家、中國地震學會科普委員會主任高孟潭,北京林業大學博物館館長張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共5位知名專家擔任評委。大賽由“我秀科普”個人展示、“我講科學”自主命題講解展示和評委問答三個環節組成,分別考驗參賽者的科學知識儲備、語言表達能力和現場應變能力。比賽期間,我校還準備了開場節目《神農架梆鼓》、暖場節目民族室內樂——《千里》和《愛我中華》3個表演節目,為大賽增添了一抹亮麗的文藝色彩。
經過一天的激烈角逐,我校艾麗菲拉·爾肯江、劉曉霞,西北民族大學余佳憶3名選手獲一等獎,西南民族大學王美林等10名選手獲得二等獎,中央民族大學張樂等18名選手獲得三等獎,我校楊海健、李琳,西北民族大學張國恒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我校與中央民族大學等6所學校獲優秀組織獎,我校獲特殊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