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滿校園 愛心接力續華章——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紀實
作者:王雪燕 來源:就業與校友工作處
6月底,隨著仁東應急助學金的項目結項和“我夢見——大學生助勤幫困”項目的階段性完成,兩組數據格外醒目: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接受校友捐贈的仁東獎助學金50萬元項目已全部發放完畢,惠及171名在校學生;校教育發展基金會自2018年接受捐贈設立“助勤幫困”項目,至今已有8個年頭,累計資助金額已達136萬元,幫助3700余名民大學子通過資助辦增設的“自強自立崗”實現自立夢。而方華獎學金、肖瑤應急助學金、成鳳桂獎學金、多彩獎助學金、德康校友助學金、海承助學金、思摩爾獎學金、湖北校友會“兩點十分”創新獎學金、法學院校友基金、金山社會實踐助學金、冠羚羊行助學基金等特色項目的落地,更讓“精準滴灌”的溫暖故事在校園里持續上演。
這些數字與故事,共同勾勒出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深耕教育幫扶、搭建多元成長平臺的生動圖景。
70周年校慶寧夏校友會捐贈的石榴林。 就業與校友工作處供圖
應急幫扶“及時雨”:解困更護尊嚴
“這筆錢來得太及時了!”5月初,拿到10000元大病救助應急助學金的藥學院2021級張同學對基金會老師不停地道謝。“以前總覺得求助難,但學院老師和基金會老師主動了解我的病情,給予了我無限的溫暖和幫助?;饡蠋熓职咽纸涛覝蕚淠男┎牧?,怎樣完成審批程序,辦理十分順暢便捷。”她于考研前一周發現腿上有很多出血點,且伴隨部分瘀青,考研結束后到校醫院檢查,血象結果很不好,立即轉院到光谷同濟醫院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為急性淋巴B細胞型白血病,需要進行干細胞移植。而她父親是普通煤礦工人,母親做一些散工,高額的治療費用讓她的家庭難以承受。
作為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的重點推進項目,各類應急助學金依托校友及企業捐贈,專為因突發疾病、意外事故等陷入困境的學生設立。校黨委書記徐業勤在校友助力母?!半p一流”建設座談會上動情地說:“我們的在校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的達6800余人,約占28%,體量較大,但是我們絕不會讓任何一位學生因經濟困難而中斷學業。校友們的每一次熱情相助,不僅切實解決了困難學子的燃眉之急,更是凝聚校友力量、傳承校園文化、彰顯社會責任的正義之舉?!睂W校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湖北省教育基金會設立“小愛心、大扶貧”項目已完成本校學生救助25萬元,資助25名一類重癥學生;已完成仁東應急助學金項目15萬元,大額幫扶36名在校學生。
徐業勤在校友助力母校“雙一流”建設座談會上致辭。 就業與校友工作處供圖
勤工崗位“造血機”:自立更育自信
如果說應急助學金是雪中送炭,那么大學生自立自強勤工崗位項目則是授人以漁。走進學校招生辦公室的勤工助學崗,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22級的馬同學正熟練地接通高考招生咨詢電話,他的筆記本上記滿了招生咨詢的重要數據和注意事項?!皬拇笠婚_始,我就在學校招生辦公室做勤工助理,每月有360元補貼,不僅能減輕家里負擔,還學會了時間管理和溝通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夠向未來的學弟學妹們介紹、宣傳學校,我感到無比榮幸?!?/p>
學校招生辦公室的勤工助學崗。就業與校友工作處供圖
相比于其他資助方式,勤工助學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勞動獲取報酬,不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這種身份而獲得的“免費”資助?!白粤⒆詮妽彙睘閷W生提供了一個對大學進行認知以及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的空間,這種資助方式可以讓經濟困難學生走出相對封閉的環境,通過參與崗位工作重新構建與同學和老師交往的公共空間,為學生積極融入社會、實現全面發展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
感恩反哺“連心橋”:受助更傳溫情
在美麗的民大校園里,“受助者”與“資助者”的身份轉換,是最溫暖的傳承。這種傳承,因校友捐贈獎助學金的浸潤而愈發深厚——當學子們接過校友遞來的“接力棒”,便將這份善意刻進生命的底色,用行動詮釋“今日受助,明日助人”的責任擔當。
獲得方華獎學金的2021級本科生李同學在頒獎儀式上激動發言:“方華獎學金教會了我飲水思源的道理,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將時刻銘記自己民大人的身份,懷揣著這份感恩與責任,積極探尋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2021級馬同學更是加入了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青協車前草支教隊,參與統籌策劃了暑期的青青芣苢支教活動,前往宜昌黃廣田小學,收獲了山區孩子們求知的眼神與純真的笑臉。
方華獎學金是由原化學系1990級生物化學專業校友、普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祝方猛和其夫人1992級校友唐婷女士,以及唐文先生(1939-2011)捐資200萬元設立的項目。3個人的故事,兩代人的民大情義,深深打動著民大的學弟學妹們,他們誓將這份善意與責任代代相傳。
這樣的故事,在基金會的捐資名單和資助名單里不勝枚舉。“校友捐贈的不僅是錢,更是一顆‘被需要’的種子?!毙|h委副書記、校長劉義曾說,“當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校友的期待緊密相連,便會自覺成為愛的傳遞者。這些年,我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受助學生畢業后主動加入捐贈行列,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善意的種子一旦種下,終將長成遮風擋雨的大樹?!?/p>
劉義和捐贈人祝方猛校友參加方華獎學金頒獎儀式。就業與校友工作處供圖
基金會“樞紐力”:串珠成鏈聚合力
從應急幫扶到勤工育人,從校友捐贈到社會聯動,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正成為整合資源、傳遞溫暖的“樞紐引擎”。數據顯示,近5年來,基金會累計接收校友及社會捐贈超1200萬元,公益支出800余萬元,實施獎助學金助學項目80余項,覆蓋學生2.5萬人次?!盎饡暮诵牟皇恰苠X’,而是‘搭橋’?!被饡硎麻L、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宋發軍表示,“我們一頭連著校友與企業的愛心,一頭連著學生的成長需求,通過規范化管理、項目化運作、精準化服務,讓每一筆善款都發揮最大效益?!?/p>
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是學校教育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愛心的傳遞者,更是夢想的孵化器、成長的“加油站”。當“民大精神”通過基金會的平臺代代傳承,我們就能培育出更多有擔當、能自立的“民大石榴籽”,讓鑄牢之花在更廣闊的天地綻放。
責編:劉瓊 審核:雷長生 上傳:馮珊珊 發布時間: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