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湖北省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頒獎典禮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典禮前,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劉雪榮接見獲獎教師代表及所在高校工會負責人,校黨委書記徐業勤參加座談。本次比賽我校創歷史最佳成績,4位參賽教師全部獲獎: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凌云老師斬獲工科組一等獎第一名,雷潔梅老師獲理科組一等獎;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陳星老師獲文科組一等獎;馬克思主義學院董梅昊老師獲思政組二等獎。此次突破性成果,彰顯我校青年教師培養體系的顯著成效。

雷潔梅(左一)、凌云(左二)、陳星(右二)、董梅昊(右一)。劉虹 攝
凌云老師在《CMOS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授課中,以前沿的“先進封裝”為切入點,通過解剖互聯技術內核,將封裝互連原理與科技自立使命深度融合,形成了專業知識與家國情懷并重的教學特色。雷潔梅老師則以“康普頓效應”為教學載體,有機串聯科學史實與我國科研突破,構建起“中國故事厚植家國情懷、前沿科技激發創新擔當”的雙軌育人范式。陳星老師在《網絡與新媒體概論》授課中,以“媒介依賴理論”為分析工具,通過解構人與媒介的互動關系,系統剖析手機從適度使用到過度依賴的演變邏輯,將技術現象解讀與媒介素養培育有機結合,構建起“理論認知-現實反思-能力提升”的遞進式教學路徑,引導學生樹立“理性駕馭媒介”的自主意識。董梅昊老師在思政課教學中,以“當代青年是否需要艱苦奮斗”為核心,綜合運用案例教學、問題鏈教學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沿著“何為-為何-如何”的邏輯主線,明辨反思社會不良觀點,使學生自覺內化“艱苦奮斗創造更大價值”的核心觀點。

凌云(左三)上臺領獎。劉虹 攝
自去年5月以來,學校工會協同本科生院、各學院精心組織選拔賽、賽前培訓、模擬演練,組建專業指導團隊,針對選手學科特點開展精準輔導。這套深度融合“教-研-訓”的培養模式,既是對教學競賽經驗的戰略轉化,也是學校教學人才培養體系的生動實踐,詮釋“以賽強師、以文化人”的育師之道。

典禮結束后合影。劉虹 攝
據悉,湖北省青教賽以“上好一門課”為理念,自2008年首屆舉辦至今,已經團結帶動全省近50萬青年教師同臺競技、互學互鑒、成長成才,成為助力全省青年教師提升發展的重要平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凝聚教師隊伍的重要紐帶。學校將以此次賽事為契機,深化“以賽促教”機制,完善青年教師成長平臺,讓更多優秀教學成果轉化為立德樹人實效,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高校發展需求、兼具家國情懷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優秀人才夯實師資基礎。